【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痛苦解脱 > 心理痛苦自我治疗 > 人格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2021-11-29 16:02:52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自恋型人格障碍】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的一种人格障碍。本回答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介绍自恋型人格障碍,带大家走近自恋型来访者的世界。

 

目录

一、什么是自恋型人格

-1.概念源起和操作性定义

-2.两种视角下的历史变迁&自恋的研究进展

二、细化

-1.自恋者的驱力、情感、气质

-2.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3.自恋者的关系模式

-4.心理咨询中自恋型来访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5.自恋诊断的治疗应用

-6.鉴别诊断

三、总结

 

一、什么是自恋型人格

1、概念源起和操作性定义

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信的一种人格特征。

病态的自恋与正常的自恋是不同的,“自恋型人格”用于形容这种比例失调的自我关注,它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人际,甚至身体健康。

所有形式的自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觉得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蒙羞、懦弱、低劣。他们的行为模式是在极力避免受到想象中的羞辱,一方面用夸大吹牛的方式展现自己,另一方面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通过吹嘘别人与别人站队来彰显自己。

 

2、两种视角下的历史变迁&自恋的研究进展

(1)历史变迁

弗洛伊德理论:提出“原始自恋”的概念,即假设婴儿对自我的专注(情感的投注)优先于对他人的关注。

客体关系理论:婴儿在完成分离个体化之前会经历自闭的阶段,客体关系流派不太同意这是一个原始的自闭过程,而倾向于将自恋理解为两个人关系中对关系失望的补偿。

婴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婴儿被暴露在刺激太多的情境下,小婴儿会吮吸手指,或睡眠,或哭闹或放弃哭闹,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的关注,由对外部的关注转向对自我的关注和安抚。如果长期忽略,或被过度刺激,会避免眼神接触,转向自我,会产生轻微自闭的倾向。

 

(2)时代特征

在弗洛伊德时代,个体的痛苦来源于被压抑的本我,很多患者都深受内心对自己评判的折磨。而现如今自恋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人们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印象,注重自己的美貌、名望、财富或呵护潮流,而相对忽视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整合。

 

二、细化

1、自恋者的驱力、情感、气质

自恋者驱力的两个假设:敏感和攻击性。

 

假设之一:自恋型格的个体,天生对内隐性情感可能更加敏感,善于觉察他人尚未言表的情感态度和期待。可以分为两类:“厚脸皮”型和“薄脸皮”型自恋,典型的例子分别是特朗普和林黛玉。

 

假设之二:Kernberg认为典型的、浮夸的自恋型来访者可能内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攻击驱力。自恋者会有特别夸大的自体,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但这种夸大是如此得不真实,以致于在他内心有另一个极端的脆弱,担心夸大的自体会受损。同时夸大的自体无法耐受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他会有毁灭别人的冲动,这种冲动和攻击同时会带来恐惧的感觉。

 

自恋的主要情感是羞愧和嫉妒。

 

2、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自恋者通常使用的防御机制:理想化和贬低。

自恋者的防御,一方面通过理想化和夸大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另一方面是贬低别人让自己体会到好的感觉。

 

3、自恋者的关系模式

自恋人格的人际关系模式是自我中心的,他们极度寻求关注,贬低他人、利用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区分几个概念:自体客体/自恋性的附庸/虚假的自体

自体客体:用肯定、欣赏和支持来维护个体自尊的客体。这一客体可以是代表自我的外在客体,也可以是自我的一部分。

自恋性附庸:自恋型来访者在儿童期有可能曾受到养育者的重视,那是因为儿童身上所附加的功能,比如孩子只有表现好的时候才会得到赞赏。

虚假自体:当孩子得到养育者的重视仅仅是因为自己所表现出的附加功能时,孩子就担心,一旦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敌意和自利),就会引来羞辱和拒绝。此时他们就会发展出虚假自体,即个体在学习被他人接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部分。

 

4、心理咨询中自恋型来访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1)移情(transferrence)

咨询师在咨询中常常使用的一个工具是“内省力三角”(inside triangle)。

三种可能出现在自恋来访者身上的移情模式:理想化移情、镜映移情、孪生移情(或他我移情)。

理想化移情: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阶段,婴儿需要发展自己全能感,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全能的,另一方面觉得照顾他的人是全能的。如在治疗室中,自恋病人会把理想化移情转化到咨询师身上,崇拜治疗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自我感觉良好。

镜映移情:婴儿通过母亲眼中的镜像去认识自己。在治疗室中,病人会把治疗师看作自己的粉丝,想在咨询师那里寻求赞许和被看到。

孪生移情:是一种不分你我、亲密无间的状态。在治疗室中,病人可能把咨询师当作另一个自我,觉得自己和治疗师是心心相印、步伐相同、甚至合二为一的。

 

(2)咨询师的反移情:

理想化移情发生时,咨询师会觉得舒服,也可能因为不真实而产生隔离、自我怀疑;

镜映移情发生时,由于来访者时时刻刻需要得到赞美,治疗师会觉得厌烦、甚至被裹胁的感觉;

孪生移情发生时,治疗师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投射的对象,因而委屈、百口莫辩,有被贬低被妥协的感觉。

 

5、自恋诊断的治疗应用

科胡特:倾向于用发育的眼光看待病理性自恋的形成,认为自恋人格是营养不良,是发展性的,治疗目标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提倡的技术是共情,帮他们理解和看见自己脆弱、羞耻、无力的感觉。

科恩伯格:将之理解为心理结构的异常。他工作的人群是更具严重性、边缘化和反社会的来访者,他将自恋视为结构性问题,是一种“基因突变”。治疗技术上更主张温柔而坚定的面质,并对其嫉妒和利己的防御进行系统剖析。

 

6、鉴别诊断

重点强调强迫型人格v.s.自恋型人格:

表面上看二者都有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但不同的是内在驱力:自恋型人格追求完美的行为和想法,目的是为了避免自恋受损,避免体会到脆弱的自尊;但是强迫型人格背后的驱力是追求控制,以及因愤怒和幻想性攻击而产生内疚感。

 

三、总结

 

“我嫉恶如仇,但是另一方面,我对人性的脆弱和丑陋报以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卡尔罗杰斯

 

“每个虚荣而浮夸的自恋者心中都隐藏着害羞而怯懦的阴影,而任何抑郁且自责的自恋者内心也都潜伏着自命不凡的幻象。”

------分隔线----------------------------
人格障碍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