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效果是什么?如何确定?
在评价心理咨询效果时,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条件和复杂的因素,因而造成对咨询效果评价的困难以及一系列矛盾的结果。
如何确定一个来访者的心理状况好转或痊愈呢?通常是靠来访者自己的主观报告和咨询师的报告,但两者都不一定可靠。与躯体疾病不同,来访者的报告有时缺乏可信度,有许多原因可以使来访者声称自己有所好转或已经痊愈。
在临床心理学中,有个很有名的说法,叫Hello-Goodbye effect,也就是“您好-再见”效应。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会存在这种现象。
来访者先来咨询时,常下意识地表示自己的问题很严重,希望得到帮助。随着咨询的进行,来访者得知咨询师的方法已用得差不多,或者对咨询师产生怀疑,不愿得到心理帮助时,这时来访者就叙述自己的感觉好多了,声称受益于咨询,感谢咨询师,再见道别。
这很难真实地反映咨询效果,实际上来访者的报告无非是出于社会期望的动机。
至于咨询师方面的评价,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疗效标准取决于各咨询流派的不同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将疗效部分地定义为能够在意识领域内体验到原先是潜意识的感受和思想,行为主义学派则设法客服由特定境遇引起的症状,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潜意识与意识体验的关系。
进一步说,咨询效果的评估并不是单一的,按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双方的交互作用是不停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咨询产生的后果也是连续的,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可能接受其他人的帮助,这就给评定咨询效果带来了另一个难题。
咨询进程中的进步,或许是受益于其他人的帮助,或者是因为生活处境的改善,而这种改善,也可能是心理咨询转变了来访者的态度和行为的结果。于是,确定咨询效果产生的原因就变得很复杂了。
尽管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的效果很难表述清楚。然而,至今所积累的研究证据还是能说明心理咨询的有效性的。Luborsky等人1975年回顾了大量已发表的文献,研究了包括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价心理咨询。
结果发现,所有的疗法均能起作用,但它们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行为主义疗法比中心疗法更适用于治疗恐惧症,对心身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心理动力学疗法加药物。
为此,寻求某种咨询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是许多咨询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提高咨询效果的重要保证。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方法总是优于其他的方法,即使所有的心理咨询方法加起来,再配以一流的心理咨询专家,也总会有些问题难以解决。
由于不同的咨询方法常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而研究不同方法均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对提高咨询效果、把握咨询实质就很有意义。
英国的Brook曾指出,通常决定咨询效果的主要是各种原理和方法的共同功能,而不是它们不同的内容。这些共同功能使来访者摆脱孤立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提供新的信息作为经验性学习的基础,激发情绪,产生支配成功的体验。
所以,如果一个咨询师的方法不能使来访者获益,不一定是理论、方法的过错,有可能是来访者不能适应咨询师所采取的方法或咨询师应用方法不当所致。不同的咨询方法有其适应症,寻求某种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才是致力的目标,只有根据具体的来访者和问题,慎重地选用最适合的方法,咨询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心理咨询的效果,常常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宣泄疏导来访者的情感,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来访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来访者的潜意识并使来访者领悟;协助来访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等。
基于国外学者关于有效性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实践,可把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
1、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Storr把这种关系称为人际交往的专业关系。
2、来访者求治动机的强烈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Bergin和Lambert指出,来访者的咨询动机,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Beitman认为,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如何精确无误地发现来访者的问题,而是如何对问题作合乎逻辑的解释。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以及诚恳的态度,丰富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咨询技巧对能够取得积极的咨询效果是很重要的。而对来访者的调查大多表明,他们强调咨询师应该是善于理解人、接纳人的朋友,是乐于助人、令人信赖的人,同慈祥、善良的形象相比,技术手段就显得次要了。
5、促进来访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善。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来访者的自我意识改变和激发应变能力,大多数学派都承认这是一个基本要领。虽然各种学派、方法在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立足于自己的某一点,然而实践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从广义上讲,都是注重行为,以来访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又合乎人性,并把来访者视为一个整体。
尽管准确地评价心理咨询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仍然可以依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也可根据他人的观察或者咨询师自己的判断来衡量。咨询效果的评估可以有以下方式作为分析:
一是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也就是自评,尽管这一指标是主观的,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之一。就像病人原来胃痛,现在说自己胃不痛一样,有自我良好的感受。
二是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原有心理问题影响社会功能的,现在恢复了。例如,一开始不愿意上班上学,现在能够正常去上,然后与人正常交往,工作学习效率提高。
三是来访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来访者的评定。例如他人报告来访者不再发脾气,摔东西,与父母关系相处融洽。
四是来访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例如通过咨询,来访者某些心理症状的量表分数得到改变,表明咨询取得了哪些效果。
五是来访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原来困扰来访者心理、生理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可以是评估效果的指标之一。例如,来访者因为离不离婚的问题心理上很焦虑,出现失眠、食欲不佳等症状,通过咨询解决了内心冲突,睡眠好了,吃饭也吃得香了,这也能作为评估效果的维度或指标。
这里面,包括症状、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适应机制、人格成熟等等。一般来说,只有在综合分析所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一个比较理想的咨询过程,其效果表现为从外到里、由浅入深,初期咨询效果表现为自觉状态的改善,中期效果表现为行为表层的好转,后期效果表现为人格趋于成熟。
大致是这样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在评估心理咨询效果时,来访者症状改善与问题的解决,也可能经由咨询以外的诸多因素发生,最显然的就是所谓的“自然复愈”。大凡个体都有自己恢复原状的能力,只要时间足够,自己就可以利用本身的能力而恢复健康的状态。
有许多人没有经历咨询的过程仍可复愈,是实际生活环境里产生的外来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如:跟闹翻的恋人又重新和好了,老师或领导被调走了,人际关系正常;原来的躯体疾病被医生误诊,得到消息以后心情平复了不少。
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帮助来访者改善状态。
相反,裁员、发现配偶出轨、家人去世、考试失败等,这些生活上的打击,都会严重地影响来访者的心理,即使咨询进行得很顺畅,仍会使心理问题恶化。
因此在评估咨询效果时,需要动态地、全面地分析各种有关因素,考虑社会文化背景,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分析。
在评价心理咨询效果时,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条件和复杂的因素,因而造成对咨询效果评价的困难以及一系列矛盾的结果。
如何确定一个来访者的心理状况好转或痊愈呢?通常是靠来访者自己的主观报告和咨询师的报告,但两者都不一定可靠。与躯体疾病不同,来访者的报告有时缺乏可信度,有许多原因可以使来访者声称自己有所好转或已经痊愈。
在临床心理学中,有个很有名的说法,叫Hello-Goodbye effect,也就是“您好-再见”效应。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会存在这种现象。
来访者先来咨询时,常下意识地表示自己的问题很严重,希望得到帮助。随着咨询的进行,来访者得知咨询师的方法已用得差不多,或者对咨询师产生怀疑,不愿得到心理帮助时,这时来访者就叙述自己的感觉好多了,声称受益于咨询,感谢咨询师,再见道别。
这很难真实地反映咨询效果,实际上来访者的报告无非是出于社会期望的动机。
至于咨询师方面的评价,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疗效标准取决于各咨询流派的不同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将疗效部分地定义为能够在意识领域内体验到原先是潜意识的感受和思想,行为主义学派则设法客服由特定境遇引起的症状,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潜意识与意识体验的关系。
进一步说,咨询效果的评估并不是单一的,按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双方的交互作用是不停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咨询产生的后果也是连续的,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可能接受其他人的帮助,这就给评定咨询效果带来了另一个难题。
咨询进程中的进步,或许是受益于其他人的帮助,或者是因为生活处境的改善,而这种改善,也可能是心理咨询转变了来访者的态度和行为的结果。于是,确定咨询效果产生的原因就变得很复杂了。
尽管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的效果很难表述清楚。然而,至今所积累的研究证据还是能说明心理咨询的有效性的。Luborsky等人1975年回顾了大量已发表的文献,研究了包括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价心理咨询。
结果发现,所有的疗法均能起作用,但它们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行为主义疗法比中心疗法更适用于治疗恐惧症,对心身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心理动力学疗法加药物。
为此,寻求某种咨询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是许多咨询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提高咨询效果的重要保证。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方法总是优于其他的方法,即使所有的心理咨询方法加起来,再配以一流的心理咨询专家,也总会有些问题难以解决。
由于不同的咨询方法常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而研究不同方法均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对提高咨询效果、把握咨询实质就很有意义。
英国的Brook曾指出,通常决定咨询效果的主要是各种原理和方法的共同功能,而不是它们不同的内容。这些共同功能使来访者摆脱孤立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提供新的信息作为经验性学习的基础,激发情绪,产生支配成功的体验。
所以,如果一个咨询师的方法不能使来访者获益,不一定是理论、方法的过错,有可能是来访者不能适应咨询师所采取的方法或咨询师应用方法不当所致。不同的咨询方法有其适应症,寻求某种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才是致力的目标,只有根据具体的来访者和问题,慎重地选用最适合的方法,咨询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心理咨询的效果,常常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宣泄疏导来访者的情感,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来访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来访者的潜意识并使来访者领悟;协助来访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等。
基于国外学者关于有效性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实践,可把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
1、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Storr把这种关系称为人际交往的专业关系。
2、来访者求治动机的强烈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Bergin和Lambert指出,来访者的咨询动机,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Beitman认为,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如何精确无误地发现来访者的问题,而是如何对问题作合乎逻辑的解释。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以及诚恳的态度,丰富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咨询技巧对能够取得积极的咨询效果是很重要的。而对来访者的调查大多表明,他们强调咨询师应该是善于理解人、接纳人的朋友,是乐于助人、令人信赖的人,同慈祥、善良的形象相比,技术手段就显得次要了。
5、促进来访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善。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来访者的自我意识改变和激发应变能力,大多数学派都承认这是一个基本要领。虽然各种学派、方法在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立足于自己的某一点,然而实践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从广义上讲,都是注重行为,以来访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又合乎人性,并把来访者视为一个整体。
尽管准确地评价心理咨询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仍然可以依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也可根据他人的观察或者咨询师自己的判断来衡量。咨询效果的评估可以有以下方式作为分析:
一是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也就是自评,尽管这一指标是主观的,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之一。就像病人原来胃痛,现在说自己胃不痛一样,有自我良好的感受。
二是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原有心理问题影响社会功能的,现在恢复了。例如,一开始不愿意上班上学,现在能够正常去上,然后与人正常交往,工作学习效率提高。
三是来访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来访者的评定。例如他人报告来访者不再发脾气,摔东西,与父母关系相处融洽。
四是来访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例如通过咨询,来访者某些心理症状的量表分数得到改变,表明咨询取得了哪些效果。
五是来访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原来困扰来访者心理、生理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可以是评估效果的指标之一。例如,来访者因为离不离婚的问题心理上很焦虑,出现失眠、食欲不佳等症状,通过咨询解决了内心冲突,睡眠好了,吃饭也吃得香了,这也能作为评估效果的维度或指标。
这里面,包括症状、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适应机制、人格成熟等等。一般来说,只有在综合分析所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一个比较理想的咨询过程,其效果表现为从外到里、由浅入深,初期咨询效果表现为自觉状态的改善,中期效果表现为行为表层的好转,后期效果表现为人格趋于成熟。
大致是这样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在评估心理咨询效果时,来访者症状改善与问题的解决,也可能经由咨询以外的诸多因素发生,最显然的就是所谓的“自然复愈”。大凡个体都有自己恢复原状的能力,只要时间足够,自己就可以利用本身的能力而恢复健康的状态。
有许多人没有经历咨询的过程仍可复愈,是实际生活环境里产生的外来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如:跟闹翻的恋人又重新和好了,老师或领导被调走了,人际关系正常;原来的躯体疾病被医生误诊,得到消息以后心情平复了不少。
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帮助来访者改善状态。
相反,裁员、发现配偶出轨、家人去世、考试失败等,这些生活上的打击,都会严重地影响来访者的心理,即使咨询进行得很顺畅,仍会使心理问题恶化。
因此在评估咨询效果时,需要动态地、全面地分析各种有关因素,考虑社会文化背景,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