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之所以选择哲学,是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2019-01-02 08:21:56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三毛,就好像是喜欢自己,不完美,别扭,问题,叛逆,想要挣扎,跳出牢笼。读三毛的故事,就像是在读自己。
作家闫红说,在十三四岁最“别扭”的年纪,
三毛的那几本书救了她,
让她觉得,被忽略也没关系,
神经质也没关系,成绩不好也没关系。
“我于是看到那个名叫三毛的台湾女孩,
像另外一个自己,
她也有个被家人宠溺得有点霸道的弟弟,
有凶巴巴的老师,她同样是在家中被忽略,
在学校被责罚。”
同时,这个曾经“别扭”至极的三毛
还带给了那个时代闫红们希望:
“一个当年被父母亲友看做问题孩子的三毛,
为什么在十年之后,
成了一个对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女人。”
闫红说,
从她的笔下,我看到惨绿少年,
也可以月白风清,
摇身变成洒脱的女子,
去周游世界,看浩荡人间。
“她是给我勇气的那个人,
让我也能放弃常规路线,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初中的三毛,数学成绩最高才拿过50分,
为了应对升学压力,三毛钻研考试技巧。
她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是来自课本的习题。
于是每次临考,
三毛将课后的题目和答案熟记于心。
连续几次,她考试都拿下满分。
分数突然提高,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
有一天,数学老师现场拿出一张试卷,
让三毛在十分钟内做完。
很显然,三毛完成不了。
接下来,让三毛刻骨铭心的羞辱发生了。
多年后,三毛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
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
站在她划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
‘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
在我的脸上,
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
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注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画完后,老师让三毛转过身给同学看,
引起一阵哄笑,
老师再命令三毛走出教室,
在挤满了学生的走廊走一圈。
12岁的三毛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
全程,三毛始终没说一句话,也没掉一滴泪。
回到家,她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
那颗正要绽放的心缩成一团,
“器官全部封闭起来”。她得了自闭症。
她执意要求父亲,
在卧室窗户外面加上铁栏,门上加锁。
三毛高兴的时候把它们打开,
不高兴了就把它们统统锁起来。
从13岁到20岁,
7 年中三毛只有和三个人说话,
爸爸、妈妈和教她画画的顾福生先生。
在那些最孤单、最绝望的日子里,把所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诉诸于文字。这些作品,很多写于她苦闷在家的时期。那时,三毛的心中,注满了苦雨。每篇作品,都染着悲苦、忧郁、迷惘和空灵的色彩。
在家人和顾福生老师的帮助下,
三毛终于慢慢走出自闭症,
她拿着自己发表的作品和绘画,
她成为了一所大学的选读生。
她选择了上哲学系。三毛说:
“之所以选择哲学,
是因为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但生活的苦涩并没有打算放过三毛,
在大学期间的一段感情里,她惨败而归,
因为这份失败的感情,
她怀着依旧得不到治愈的痛苦,
远走他乡,去西班牙进修。
三毛说:“我一直在想,
是不是应该到那里看一次,
然后把哲学里的苍白去掉。”
离开台湾,去一个广阔的人生的意义网的世界,
成为三毛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三毛曾经一再提及,
是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
如何改变了她苍白的人生。
“她感染了他们热情的天性,
不知不觉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三毛曾经打过一个比方,
说她在马德里,像一只“无所谓的花蝴蝶”,
无拘无束,自由闲荡。
坐咖啡馆,跳舞,听轻歌剧,
还抽上了烟,烟瘾不小。
有一次,三毛看电视,
屏幕上西班牙人狂欢舞蹈、传送酒袋的场面,
她觉得很过瘾:
“深爱西班牙民族那份疯狂和亲热,
人与人的关系,
只看那一只只你也喝、我也喝的酒袋,
就是最好的说明。”
也是在西班牙,
三毛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荷西。
当时荷西只18岁,而三毛已经24岁。
热恋过后,荷西向三毛求婚,
他让三毛等他六年,四年大学和两年的兵役,
三毛觉得六年太漫长,
她很少见地选择了理智地离开。
之后,三毛跟好几个国家的留学生恋爱,
后来回到台湾,
又经历了几次痛彻心扉的爱情。
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不久三毛离开台北去往熟悉的西班牙,
跟荷西重逢,并且成为荷西的新娘,
结婚的地点选在撒哈拉沙漠。
与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日子,
是三毛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1976年,
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面世。
三毛最重要的作品,
讲的全部是在撒哈拉的日子。
依旧有孤独,伤痕,漂泊,沙漠。
但是,也有爱情。
那些远在远方的生活琐碎,
以及多民族之间的趣闻,
它们在三毛的笔下,有如跳动的精灵,
它们告诉这个世界,
真的,只要你足够相信,
这个世界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三毛一生走过48个国家,写了26部作品,
她用她的作品帮助很多人树立起豁达、
坚强的人生信念,
但是她自己却在荷西意外去世后不久,
选择了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在写给荷西的信中写道:
“荷西,我永生的丈夫,
我守着自己的诺言千山万水地回来了,
不要为我悲伤,
你看我,不是穿着你生前最爱看的那件锦绣彩衣来见你了吗?
我渴了,倦了,也困了。
荷西,那么让我靠在你身边。
再没有眼泪,再没有恸哭,
我只是要靠着你,一如过去的年年月月。”
三毛去世,
很多人都在猜测她死去的真正原因。
但我一直坚持认为,
那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
终其一生,
她都不愿被动地活在这个世界的安排之下,
她一直在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
她所追求的不过是无尽的自由。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命运待她凉薄,又待她不薄,
给了她才华,
给了她追求与抗争的勇气,
正如她自己所说,
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
即使孑然一身,
也不算一个太坏的局面。
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
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
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
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我们都梦想成为三毛一样勇敢又纯粹的人。
我们都希望踏上追寻自由的漫漫旅途,
但我们很多人依旧只是在“梦想”,
因为不够勇敢。
“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
而三毛,48岁死了,却一直活在我们这些人心中,
白先勇这样评价三毛:
“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
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
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
——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
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三毛的一生不长,
但她遇到了了自己最该爱的人,
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去了自己想去的远方,
活出了一个人该有的模样。
于我们这些曾深受她影响的人而言,
三毛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如闫红所说,
许多年前,在小巷深处的某一个窗口的灯下,
我看着她绸缎一般的人生,
在纸上闪动,心中羡慕,默默跟从,
等到我们年岁渐增,回过头来再看三毛,
还能看到更多的活色生香,
她的远方再次在我心中复原,
我跟随着她,一路万水千山。
我们都要对自己说,
就算到了这把年纪,
也还是要像她那样啊,
一朝一夕,一时一刻,
都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