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分享人生感悟
2017-08-28 10:56:13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周国平分享人生感悟
关键词 幸福与苦难
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者遭遇到苦难时,灵魂便醒来了
记者: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人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随之而增长,甚至有不少人的感受是下降了。您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认识苦难是否可以更了解幸福?
周国平: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个养活自己,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者遭遇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
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就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关键词 从容与素质
提高素质、幸福感知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记者:您的一本书名字叫做《愿生命从容》,扉页上写着:“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如何能够更加从容与自在?究竟如何才是更美好的一生?
周国平:提高素质。
人的一生,大大小小的苦难是难以避免的,对任何人都难免。圣奥斯丁说,苦难对有些人来说,就是惩罚,除了负面的东西没有别的东西,因为素质还不够高。对素质高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种锤炼和提高,是一种启发,会有正面作用。所有这些问题最后都归结为素质。如果一个人寻求太多外在的价值,成功、财富、名声、机会等,往往最重要的东西忽略掉了,这就需要素质的提高。
怎么提高?提高素质没有捷径。通过阅读、思考、经历、感受等,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自我教育,提高幸福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不是现成的,是需要靠人去创造的。
既然一切美好的经历必须转化为内心的体验才成其为幸福,那么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就的确是重要的,它决定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对于内心不同的人来说,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他们也并不拥有相同的经历。
对于提高素质,这里真的没有简单抽象的办法。没有人可以纯粹从理论上去了解,然后做到从容和自在的。
关键词 工作与责任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记者:不少孩子毕业要工作了,但是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烦恼,或者自己喜欢的父母家人又反对,怎么平衡兴趣爱好和责任,让工作也有幸福感?
周国平:对于听父母的还是听自己的?我认为,有喜欢的东西,这是前提。如果什么都不喜欢,只是不喜欢目前的工作,说来说去就是用外在名利的条件来判断的,这是最糟糕的。
如果真喜欢,总是有机会的,真正喜欢的东西,花工夫、花热情去做,迟早会遇到机会的。真正喜欢某样东西,这是内在的一种能力在觉醒。
如果没有找到真正喜欢的,那么回归到提升自己的素质。这里有教育导致的问题,教育把喜欢的萌芽扼杀了,小时候一定喜欢过某种东西,但是毕业后已经没有了。但我相信它没有完全泯灭。每个人都有特殊的禀赋,那么最适合自己的那件事情,让他显现出来,前提是整体的素质是高的。就像有肥沃的土壤,苗才能长好,如果土壤太贫瘠,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的。
如果现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在自己养活自己的基础上,好好努力提高自己。年轻人在生活上自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我认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有可能从这里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记者:在工作中幸福,在幸福中工作,这是真的存在还是理想状态?
周国平:人不只是在娱乐的时候快乐,工作的快乐远胜于娱乐的快乐,人们认为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是在工作中感受到的。艺术家就是这样,创作本身是最大的快乐,这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人都有老天赋予的精神能力,都应该享受这种快乐。
比如说我的工作是写作,但是如果我只把写作当做一个谋生手段,从写作本身中感受不到快乐,那我和别的打工仔就没有什么两样。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应该做这样一件事情,你真正喜欢它,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享受,这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做事即做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有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是很重要了。
关键词 婚姻与爱情
欣赏因为爱情而永远相守的婚姻
记者:似乎婚姻这件事儿,让年轻人或者成年人都越来越困惑了。不少读者发来问题希望周老师解答:一是如果婚姻不一定永恒的话,为什么要结婚;二是如果没有爱情,是否应该在父母、社会的压力下结婚?
周国平:在一般情况下,爱情是婚姻的前提,我认为没有爱情就不要结婚。
但人们对爱情的感觉是模糊的。好感与爱情的界限在哪里?这是很模糊、可移动的界限。这容易造成错误的选择。
起码在有好感之后结婚了,说明婚姻是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婚后爱情往哪里发展?好感越来越强烈还是没有了?这很难预测。婚姻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
没有遇到相爱的人,我认为不应该结婚,不要将就。没有爱情作为基础,一定不要结婚。
有的人说那不是成剩女了?我认为宁可当剩女,不要当怨妇。
没有结婚的人可能感觉“我很幸福,但是我很孤独”。这个孤独肯定会有,一个人的生活和有一个家庭的生活不一样。家庭生活会占用你的大部分时间,没有工夫去孤独。
孤独有两面,一面很凄凉,一方面很美。
对于婚姻不一定永恒就不结婚?那一切都是在变化中的。会变化就不要了?不能因为婚姻会变化,就不结婚。恋爱也会变化,就不恋爱了?
在结婚的时候就必须假设婚姻是永恒的。结婚的时候是相守一辈子的信念。同时要知道婚姻也是可能有变化的,我们的婚姻是好的,我们要努力用婚姻永葆青春,在好的品质下坚持下去。当然,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能光靠爱情达到。好的爱情要维持下去,需要智慧。不要试图改变对方,因为婚姻中间发生问题,就是我看不惯你,你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改变。往往容忍双方的差异,在爱的基础上宽容,这是智慧。
我们欣赏因为爱情而永远相守的婚姻,但是没有爱情而永远相守是压抑的。
关键词 阅读与人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有道理的
记者:您曾经说过,您读书只读经典,可否向年轻人推荐一些哲学书籍,这也是读者提出的问题。还有现在很多人用手机阅读,您怎么看?
周国平:手机阅读在我看来不是阅读,心灵鸡汤也好、信息也好,我不承认看手机是真正的阅读。没有手机的时候,我就认为随手翻翻杂志的人不是真正的阅读者。
真正的阅读是读的东西有分量,一定是人类创造的最好的书,拿几本来读。真正的阅读能提升精神,通过阅读真正感受精神的愉悦和提升,是真正阅读的人。
人的精神生活品质的提高,最重要的途径还是阅读。
我认为阅读是莫大的享受。人生的各种快乐,放在一起来比较,如果说是“找到知己”,这个说法是挺准确的,就是找到灵魂的亲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经典,就是找到精神的血缘关系、灵魂的亲缘关系。这是莫大的享受,也是精神的熏陶。
阅读经典的过程,品格自然会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有道理的。
希望大家读经典。适合每个人的书是不一样的。我喜欢蒙田、柏拉图,但是很多人不一定喜欢。
我建议在泛读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精读的书。我小时候很多时候强迫自己读完,好像似懂非懂,但是这个过程长了之后,就了解了,这是需要训练的。两种情况,还没有爱上读书,给自己下任务,强迫自己读书,迟早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