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义来》
2016-10-31 10:39:04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带着如此凝重的问题出发,遭遇到的却多是“活着是美丽的”这类轻飘飘的华丽语言、浅薄无用的简单说教。
《活出意义来》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博士,是著名的精神治疗法的代表人物。他曾是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的一名俘虏,《活出意义来》一书正是作者对集中营浩劫的描述。弗兰克的双亲、兄长、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只剩下他和妹妹。这样一位丧尽一切、历劫归来的生还者,这样一位历经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
《活出意义来》一书的意义在于:它不单纯是对集中营的报道和实录。书中甚至没有那种屡经描绘的大恐怖,而是着眼于对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营中俘虏,为图生存而奋力挣扎的艰辛的关注。由于所有的事实真相都附属到了一个具体人物的经验之上,这些事实真相连同整本书一道,都具有了可信度和特别的深意。更为重要的是,弗兰克在寻找并肯定生命的意义时,还正视并归纳出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
“生存挫折”,认为由无意义感和空虚感捏合而成的生存空虚,是现时代人们看不清或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如此中肯和真诚的话语,读来自然令人倍感亲切和信服。弗兰克在书中反复强调:无论处境多么悲惨,我们都有责任为生命找出一个意义来———这正是他“意义治疗法”的精髓。弗兰克不仅为我们指出了问题的症结,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活出意义来》中有不少感人的描述,读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奥斯维辛的第二夜,于疲惫已极的熟睡中听到一把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弗兰克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一个人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人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见,音讯全无。这人,是弗兰克的妻子!就是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
到他的难友们。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他还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暗。”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
今天的人不敢承担命运,是因为缺乏一种勇气,缺乏一种对生命终极承担的存在的勇气。尼采曾有过这样一种观点:人应该热爱自己的命运,。这不是宿命论,尼采所言是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起命运,不论命运的轨迹是怎样的吗,它皆有其意义。正如弗兰克所言:“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物质。”
弗兰克多次引用尼采一句话: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正如英国作家斯迈而斯在其成名作《自助》所言:艰难困苦与人世沧桑是最严厉而又最崇高的老师。历经痛苦与挫折是发现人生真谛的通道。然而现实是许多人未经住命运的考验,也未从中领悟苦难的意义。每一次命运的打击都像在闯一个关口,胜利的价值在于超越自我。“人之所以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