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婚后财产怎么分
夫妻离婚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财产方面的分配问题上。财产分配应根据法律规定和财产共同所有权的原则。下面是在离婚后夫妻财产如何分配的相关信息。
婚姻财产制度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制度分为三种:个人财产制、夫妻共同财产制和总共财产制。在个人财产制下,每个人的财产都是个人财产,不受婚姻的影响。在夫妻共同财产制下,配偶们共有的所有财产是共同财产。在总共财产制度下,夫妻所有财产都是共同财产,负债是共同负担。
什么是共同财产
在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下,夫妻共有的财产是共同财产。如何确定婚姻财产的共同财产部分?婚姻存续期间在夫妻共同财产制下所得的财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存续期间每一方在个人财产制下所得的财产都是其个人财产。
离婚财产如何分配
离婚时应根据以下规定进行财产分配:
如果夫妻中有一方为过错方,即因婚姻期间有过错行为,导致夫妻关系破裂,则离婚产生的财产损失由该过错方承担。 不过,如果双方都是无过错方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则夫妻财产根据本法有关规定进行划分。
如何划分财产
划分财产根据婚姻财产制,分为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属于各自所有,不进行划分。共同财产的划分原则为公平原则。在划分方面,有许多要素需要考虑,如双方的收入、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增值、生活开支、育儿支出等。
财产分割的方式
财产分割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议划分、诉讼和仲裁。三者选择,取决于双方的认同和情况特殊性。如双方都能友好地协商财产分割,则可以采取协议划分方式。无法协商的话,就采取诉讼和仲裁的方式。
处理共同财产时的注意事项
处理共同财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查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部分,分别注明并签字;
2、共同财产多是房产、汽车、地产等,尽量办理转移手续;
3、双方认同协议后,可以起草庭外协议书,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离婚协议书,经法院审查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和原则,公平合理地进行。处理共同财产要尽量和平解决,协商一致为宜。如果无法协商,则需要通过诉讼和仲裁等方式解决。此外,必须注意准确清查财产,办理转移手续,避免在离婚后发生纠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