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人生哲学 > 十分钟了解康德

十分钟了解康德

2017-04-12 09:20:17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康德住在18世纪的德国边境一个偏远的小镇里。这个地方偏远到今天已经不属于德国了。那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学者大多要到处游历,为的是增长见闻,也是为了和其他学者多做交流,就像笛卡尔为了读“世界这本大书”而参军一样。

  而康德是个另类。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短暂离开过家乡的小镇一两次,最远只到过100公里外的地方。他几乎一辈子都蜗居在自己家里,而且终身未婚。

  人们没事儿就聚会啊,吃饭啊,不这么社交他没事儿干啊。偏偏这两样康德都不喜欢。康德和这世界的联系除了和友人聊天外,就只有看书和通信了,基本上全是面对着固定不动的文字。

  大概就跟在一个老式图书馆里住了一辈子一样吧。

  46岁才当上大学教授,有名声却没有重量级著作。

  倒也怨不得那些哲学家短视,这时候康德已经差不多56岁了,想想笛卡尔、休谟都是什么时候出的书,康德这岁数早就过了创作的年龄了。

  康德的压力也很大,看自己这岁数,可能再写不出来就把满腹学问带进棺材里去了。康德这才一咬牙,抓紧用了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把他最重要的《纯粹理性批判》写完。

  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晦涩难懂,不止是康德,全这样。这本《纯粹理性批判》里有的句子长到写满了一页还没有写完。想想一整页的文字你在那读读读,读了五分钟还没遇见句号那是什么感觉。

  康德说,当年大家都以为地心说正确,可是围绕着地心说怎么也计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哥白尼大胆地把地心说掉过来,改成日心说,一下子解决了问题。那过去的哲学家呢,都认为我们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世界,但是讨论了半天都没有结果。

康德学说

  康德认为,我们应该把主客观世界的关系颠倒过来!

  人类是一种非常可怜的生物,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人类所感受到的这个世界,都是通过人类心灵中某个特殊的机关加工处理过的。

  这个负责加工的机关,我们起个名字叫做“先天认识形式”。世界的真面目,起个名字叫“物自体”(也译作“自在之物”)。

  人类感觉到的世界,也就是“物自体”经过“先天认识形式”加工后得到的东西,我们叫作“表象”③(这不就是佛家的“色”吗!)。

  这个先天认识形式,也就是人类心灵对物自体的处理过程,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一种超越了客观世界的存在,既不是人生理的表现,也不是心理学的表现,不会因为人体的变化而改变。

  “先验”意思是,先于经验,说某些东西是在人获得经验之前就存在的。这些东西不依赖于人的经验而存在,而且常常会决定着人的经验。显然,先天认识形式就是先验的。再比如理性主义者相信的不言自明的公设、一般人理解的绝对真理,也都是先验的。

  在康德的哲学世界里,所有的知识(来自于物自体的知识)都要先经过人类心灵的加工。

  做一个比喻:BIOS就是先天认识形式。我们人类的世界就是物自体,而电脑能理解的命令是表象。外界的任何命令都必须先经过BIOS的处理,才能让电脑明白。所以电脑能理解到的永远都是一条条程序命令,它不能理解外界世界的真实面貌,但它也不是和外界完全分离的,可以通过BIOS的中转和外界保持互动。

  由于每个人对真实世界的扭曲方式(先天认识形式)都是相同的,所以人类看到的同一个东西的感受还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察觉不到事物被扭曲了。所以这个世界观并不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悖。

  因果律:康德认为,我们这个先天认识形式里,包含了很多用来处理物自体的工具(一共十二个先天范畴),其中一个就是因果律(还包括时间、空间)。

  我们的科学只能研究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这世界不就是表象的世界吗。这表象的世界因为之前经过了先天认识形式的加工,所以带有种种特性,其中就有因果律。科学家们可以放心地在这个世界里研究。

  意识是物自体。物自体是自由的,我们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自由的。

  这也意味着作为物自体的自我意识,是没法被我们察觉和把握的。

先天认识形式

  人用来接收外界知识所必备的基础,就是先天认识形式。比如空间的概念。

  如果我们没有空间的概念,我们的感受就是一片混沌,连什么感觉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感觉属于外界的都不知道。自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也不可能再去学习空间的概念。所以空间这个概念是先于经验的,而且是每个人必有的。

  第二个证明是,人类可以想象不存在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想象没有空间的物体。这说明空间是不依赖外界经验而存在的概念。

  同样,康德也证明了时间的概念是先验的。

  所谓“我”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多瞬间不同的“我”合在了一起。因为物质随时都在运动和变化,那么上一瞬间的“我”和下一瞬间的“我”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概念,就没法认识到“我”是一个存在于连续时间里的整体。②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正好证明了,不需要经验,“我”这个概念就可以存在。那么既然“我”的概念是先验的,时间的观念自然也是先验的。

  另外,对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律是先验的证明,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里还有一个很不错的例子。假设出了一个交通事故,有一个警察去调查,调查回来说:这个事故不是在任何时间发生的,也不是在任何地点发生的,也没有任何发生的理由。假如警察胡编了时间地点和理由,好歹我们有机会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但他这个没有时间、地点和理由的报告呢,对我们来说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我们根本就不接受这么一个答案,根本就没法理解这么一个答案。这说明了,一旦一个知识不具备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的要素,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有知识,这知识必定伴随着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等因素。也就是说,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的概念是先于我们的经验而被我们具备的。

物自体

  为了证明世界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世界,康德还提出了四组“二律背反”命题。

  所谓“二律背反”就是一些关于“空间是不是有限”之类的形而上学问题。康德一一讨论这些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无论是证明为真还是为假,都是成立的。换句话说,要靠理性去研究这些命题,得出的都是自我矛盾的答案。

  康德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些命题讨论的内容不在表象世界,而属于物自体的世界,是我们的理性无法认识的。如果我们非要用理性去讨论,就会出现这种自我矛盾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理性主义者之间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为在康德那里,人类的心灵会对客观世界进行加工,所以他属于唯心主义。康德学说的代表说法叫“人的理性给自然立法”。

现实意义

  康德之前的哲学危机,是休谟怀疑说对因果律乃至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

  康德的解决方法是,他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则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复威力了。

  这样既没有破坏休谟的理论(想破坏也没那能力),又让人类重新信任理性,重新踏实了。

  不能证伪的问题:

  对一些阴谋论,我们永远也无法证伪。

  阴谋论的真伪问题属于我们不能认识的领域,费劲去研究它只会徒劳无功。就像研究“二律背反”会出现矛盾的结论一样,当我们谈论阴谋论的时候,正方反方都会说出一大堆互相对立的道理来。看着都有理,其实全都是空谈而已。我们不需要管它,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就是了。

  上帝是否存在:

  基督教说上帝无所不能,那么必然就会和逻辑产生矛盾了。但问题是,上帝一定要遵守逻辑规则吗?

  康德对理性的限制给了上帝可以不遵守逻辑规则的前提。康德论证了,理性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对于“二律背反”问题,理性就无法去讨论。因此并不是一切事物都要遵守逻辑。所以上帝用不着遵守逻辑,人类不能用理性去理解上帝,这些观点都是可以成立的了。

  多维空间模型:纯空间上的四维是什么样子?

  其实我们有办法间接体验四维空间。

  假设有一个二维空间的生物代号为A,他只能理解二维的空间。我们可以给他所体验到的平面图形,加入一个时间的维度,给他凑成三维。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正方体想要让A体会,那么我们可以让这个正方体慢慢穿过A所在的平面。这时,A只能看到正方体和平面重合部分的二维图形,但这个二维图形是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虽然A仍旧不能想象三维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他间接感受到三维正方体。

  同样的办法,我们也可以让一些四维图形来通过我们的空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不断变幻的三维图形,这就是四维图形在我们世界中的投影。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稀奇古怪在不断变形的三维体,数学家们告诉我们这就是某个四维空间里的正多面体。我们仍旧感受不到,这东西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虽然很聪明,我们虽然有数学家也有计算机,但是我们永远无法从感性上认识四维空间。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局限,无论我们用什么办法,只要我们是人,我们就超越不了。四维空间里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东西,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只能知道的是,四维物体投影在三维空间里的“表象”。

  这不就是康德的世界观吗!

伦理观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认为,人的道德也是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的,因此所有人都要受到道德的支配,这是无条件的。这样,康德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相同的道德找到了哲学上的根据。

  同时,因为康德这里的道德是先验的,因此它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在康德这里,这就不算道德。(你救人,不是因为你认识他的父母,不是因为你想受表扬,让你救他的,是你心中的道德情感。孟子和康德一样,都认为道德是先天的。)①

奥卡姆剃刀

  物自体是多余的吗?

  奥卡姆剃刀的大意是,理论应该尽可能简洁,理论中一切不影响结论的多余部分,都应该被剔除掉。

  比如说在万有引力中,人们解释不出为什么引力有超距作用,就假设宇宙中充满了以太,万有引力是通过以太作用的。但问题是,这个以太我们不能以任何形式察觉到,除了万有引力这个问题外,其他理论我们也用不上。而且有这个以太跟没这个以太,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影响,那么咱们就用奥卡姆剃刀把这个以太剔除掉。没必要留着它。

  康德的物自体也有这个问题。

  康德说人类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感知到物自体。那么这个永远藏在表象背后的物自体似乎是个多余的概念, 可以用奥卡姆剃刀剃掉。

矛盾

  而且康德还有自我矛盾的地方。

  范畴一,康德说物自体是表象的原因,又说因果律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只体现在表象的世界里,不在物自体的世界里。那么,既然物自体世界里不能应用因果律,他又怎么能说物自体是引起表象的“原因”呢?

  范畴二,“存在”的概念在康德看来,也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存在与不存在”和因果律一样,是十二个先天范畴中的一个),那么,怎么能认为物自体是“存在”的呢?说白点,康德自己说物自体是不可知的,那他怎么又能对物自体知道这么多:知道它是存在的,又知道它是表象的原因呢?


补充资料:

①在孟子看来,这是违背人性的做法。你不可能一天到晚活在理性计算之中!孟子说,想让人做好事,必须从他的善良本性出发,去培养和引导。

比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孟子认为移情作用(empathy)是天生的。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快要掉到井里去了,哪怕你是个再怎么自私的人,你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你救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什么回报,也不是为了害怕有人找你麻烦,纯粹就是出自内心的恻隐之心。

而现在科学家知道,移情作用来自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因为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我们看别人受苦,感觉就好像自己受苦一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看电视剧都有可能流泪,这是天生的。而孟子不需要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就发现了这个道理。

再比如人对尊严的需求,也是天生的。孟子说哪怕一个乞丐饿得不行了,你给他食物的时候如果不尊重他,他也会选择宁可不吃你这个“嗟来之食”。这一点现在也有心理学实验证实 —— 比如非常著名的分钱实验中,如果受试者认为分配不公平,那就宁可选择不拿钱走人。

其实现在科学家算是基本肯定了,人脑中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了“道德模块”,可以说道德系统就是天生的。我以前读过一本书,乔纳森•海特的《正义之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心中已经有好苗了。怎么培养这些好苗呢?孟子说你只要从自己的天性出发,然后把天性扩大,发挥想象力,把你在这个地方的感情也用到别的地方去 —— 也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我执”,佛教人物万世万物的存在都是因为因缘际会,没有永恒的存在,也就没有一个恒常的“我”。

③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人通过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进而产生想法和行动,最终形成对万物表象的认识,称为“色”。
------分隔线----------------------------
人生哲学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