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人生导师 > 房子重要吗?| 致年轻人:别让房子毁了你的人生(更何况人生只有三万天)

房子重要吗?| 致年轻人:别让房子毁了你的人生(更何况人生只有三万天)

2017-10-10 13:50:51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致年轻人:别让房子毁了你的人生(更何况人生只有三万天)
房子重要吗?| 致年轻人:别让房子毁了你的人生(更何况人生只有三万天)


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喜欢房主的自由,家里爱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院子里爱种什么花就种什么花。有人喜欢租房的轻简,水龙头坏了,只要给房东打个电话,自有房东负责修理。省下钱来改善生活品质,吃哈根达斯冰棍,上北海道避暑。总之,说到底这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

——吴澧《租住不知身是客》

1
有人说:“我觉得,如果买不起这里的房,就毫无价值”

最近得知一个朋友精神状态不好,抑郁了。

大家叹息,说他的抑郁和房价有关。

他7年前离婚时将唯一一套住房给了前妻,后来谈了个女朋友,本来去年想再婚重新开始。

结果计划买房筹措首期的那几个月,稍微犹豫了一下,可他所在的一线城市市区,房价就像变魔术一样,翻了一番。

存下的一百万首付,只能买到上班一个半小时路程的郊区房,原来看中的房子,三百万总价变成了六百万。

婚没结成,理想的房子,看上去人到中年的他好像这辈子都够不着了。

也许,一瞬间破灭了买房和再婚的梦想,他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也开始自我否定和怀疑,是抑郁的一个诱因吧。

这样的故事,每天可能都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上演着。

有人将买房视为梦想,不顾一切去追寻,结果梦想破灭的一刻,没有其他的内心信念支撑,没有作为备选的第二个选择,于是就陷入了无力感的深渊;

有人则典当了自己的梦想,放弃所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机会,近乎偏执地瞄准买房目标数十年,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换一套钢筋混凝土的房子。

这两种人,都是将买房内化成了一种自我信念的人——

房子在,自我价值就在,就能自我认同;

没有房子,自我价值也随之幻灭,会有很多的自我否定袭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充满压力的“必须”。

“买房,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

它本来是一个体现“自由意志”的个人选择。

可是在环境、文化还有众多他人行为的影响下,买房,这件事早就超越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在很多人的心里,它是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一种和自我认同捆绑在一起的信念,一种自我价值的浓缩象征。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自我否定、自责、低价值感和羞耻感,就会一直觉得无法建立基本的安全感,活得风雨飘摇。

买得起房=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尊严、有能力、被认同)

这个等式,存在于很多人的大脑里。大家被它裹挟着向前,来不及问“为什么”,来不及思考“别的可能”,就加入了买房大军,或者在房子面前,把我们人生所有别的选择,都拱手相让。

2
有房才行
是一种刻在内心深处的集体价值观

无论房价如何,做出“买”之外的选择,都有难度。

现实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你的收入,永远追不上房价上涨的程度”。

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去追呢?除了追房价,我有没有其他的活法?

现实是,不少人往往会把所有的其他选择屏蔽,只看到一个选择,然后过上被房子反过来绑架的人生。

“我一定要在这城市丛林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无论房价多贵,无论我背负怎样的负担,生活质量受到怎样的影响,我都要把这条路走下去,和它死磕”

“如果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但是我买不起房,我会瞧不起自己,我觉得在你们这些有房子的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而且好像自己是没有家的人,难道换成你,你不会这样吗?”

这是有一次朋友间争论买房话题时,一个朋友对我提出的反问,记忆犹新。

抬不起头,没有归属感,无法认同自己,这些观念从何而来?

中国人对于房子的确是有情结的。

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像根。它在过去的年代里,就如同土地一样,是很多人内心的寄托、归属、安全感,也是中国文化里,家族传承的重要部分。

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如果尝试觉察内心,关于房子,很多人的想法是这样的:

“没有自己的房,便似无根浮萍,男人觉得这是没本事娶老婆的具体表现,女人觉得没房就无法建立真正的自己的家,父母觉得不给孩子留套房传承下去就是不尽责,年轻人觉得不把赚的钱存下来买房就是不务正业”

这根本就不是“买或不买”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个人的选择”,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价值观里,它就是毋庸置疑的必须品,买房就是唯一的必然的选项。

这就有点像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了,它就是一种具有庞大影响力的价值观。

我们对于房子的特别情感,就像一个集体经年累月的潜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过去的经验,是一种已经融入到血液里的遗传。

房子等于安全,等于你作为一个人在这个社会被认可得到一席之地的标配。这种渴求,是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有的。

对于这种影响了很多人的集体价值观,如果没有觉察,没有自己的考虑和调整,那么它也会成为你的价值观。

如果你要做出不买房的选择,想接纳“不买房的自己”,想避免不断自责、满含内疚,那么你就需要深度思考,尝试从这种类似“集体潜意识”的想法中觉醒过来。

如果你拥有一种自信,即对自我的相信,一旦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定义你生活的必须和次要,定义你的轻重缓急,你就可以做出关于房子的其他选择。

不买房就等于没有家,没有房就不能结婚,孩子就会居无定所,这些想都不想就跳出来的“必须买房”的理由,其实都是某种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如果你有自己的识别能力,重新去推敲大家对于这个价值体系的无条件认同,你或许会发现,那些必须买房的理由或者不买房的严重后果,其实都不是绝对的。

不买房,你需要承受一些代价,舍弃一些东西,但是同样的,你也会在其他方面有获得。

不买房不是绝对的错误,买房也不是唯一的正确。买与不买,是人生大事,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需要你清醒独立的思考衡量,再得出结论。

一句话,看你的取舍。

3
关于买房
你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但是安全感真的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

——高晓松

在房子的前面,应该是自我。

先有我,再有房。

先通过学习成长去形成稳定独立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能力的提升去构建自我安全感,再决定是否买房,而不是被主流价值观推搡着,用买房这种唯一的方式来建立你的自我,价值和安全感。

如果成长累积到拥有足够的自信和思考能力,拥有了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的力量,就可以做出“体现个人自由意志的私人的决定”

具体到房子,就是我可以选择和别人一样努力存钱买市中心的房子,也可以选择花更少的钱回老家或者郊区买房,或者干脆就不买房了。

比如网上挺有名的旅行者“老极”,2005年他在徒步时认识了在上海做工程师的妻子“小猪”,他俩收入都还行,但是上海和杭州的房价那时已经高得很,两个人就一直不买房租房住。

儿子出生,他们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孩子两岁,他们三个在菲律宾生活了三个月,孩子每天和海龟嬉戏;孩子两岁半时,他们又骑摩托车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穿越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土耳其、希腊最后到达北极。

这样“不着调”的生活,他俩过去挣的钱很多都花在了路上。

有围观群众问,“老极很有钱吗?他妻子愿意这样跟着他满世界跑?”

老极的妻子回答:“认识他以后,我就意识到有两种生活选择,一种是当工程师、做上班族的生活,另一种就是我们现在这样,有些不着调的生活,他觉得后面这种才是应该过的生活,我发现自己也喜欢这种有些不一样感觉的生活。”

现在老极也买房了,但是并不在上海和杭州的市区,一直租房住的他在千岛湖买了房,“房子的价格只有上海的七八分之一,但我的人生就可以少在这上面消耗七分之六或者八分之七”。

这就是老极的想法。很独特,也很合理。

他的生活方式,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但是老极和他的妻子,就活在他们共同的价值观里,很满足。

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论证老极选择的好坏、买房不买房的对错,或者上海买房与千岛湖买房的投资回报率,而是想说:

如果你有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你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思想通道,在这条通道里,你可以坚持自己,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任何时候,有选择才意味着,你是自由的。

关于房子,对我们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祖辈或者他人的观念,而是自己建立的观念。

4
可以不买房的你,才是自由的

哲学家康德说过,“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如果我不想买房,不想用我最好的三十年光阴去背负买房的高额按揭,不想活在这样一种精神负担里,哪也不敢去,工作不敢辞,甚至连病都不敢生,那我就可以不买房,或者买相对便宜的房子,那么我就是自由的。

所以至少,老极的人生,是自由的。

一套相比你的承受能力售价高昂的房子,和自由之间,是可以有所选择的。既然人生是你的。

当我们开始思考,就会发现其实关于房子的选择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往往我们把它限定成了一种,在这个死胡同里,我们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焦虑和压力,最后过上了被房子捆绑的人生。

我们需要看到“老极们”的存在。

他们的存在,反驳了“只有在生活的城市买房才能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绝对化的论调;也证实了并不是“只有房子才能让一个人建立起自我价值感”;并且也是无房男女照样可以结婚生子的佐证。

我们也需要看到,世界其实很大——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而中国,关于租房的概念和各种政策,也已经在改变之中。

尽管房价可能让你仰望到双腿发麻,但是——

思考为什么买房?买房还是租房?花多大代价去买房?恰好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是否能建立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力量活出自己的一次绝佳考察机会。

藉由你的选择和答案,你会知道,你究竟离活出自己,有多远的路程。

不管你愿不愿意,存了多少首付,有怎样的还贷能力,房价就在那矗立着。它不会被你改变和控制。

如果你一定要执着于,我要在这个城市拥有我的一套房,我的孩子一定要出生在这个城市的学区房里,我才能过得去我内心的这一关,我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和人生,那么这种执着会让你走进一条很窄的路。

对很多走在买房路上、身负几百万贷款或者还在存首期准备踏上这条路的人来说,沉重的身心压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遇到过一个焦虑症的来访者,他跟我说,他的恐惧就是,特别害怕生病,还有就是害怕失去工作。总是不断害怕这两件事情,他越来越陷入焦虑的情绪,每天只要想到每月一万元的房贷,和自己两万元的收入,就担心焦虑得难以入睡。

还有一种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凭自己的积蓄给不起首付,按揭也无法自己负担,结果变成了举两家父母之力买房,这样的人因为经济来源需要父母资助,几乎无法真正实现从原生家庭独立,从找对象到结婚买房生孩子,他们的人生都被父母控股。

5
写在最后

社科院曾经发布一组数据,在4110名90后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中,自有住房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微妙改变。

尽管大多数受访者扔希望买房,但64%的受访者“不同意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要背上沉重房贷,宁愿不买房。

5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给他们一笔相当于住房首付的钱,他们会选择创业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不买房,也许你可以在当下就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有人会问以后呢?

可是如果你的当下就只能把自己拴死在一个沉重并唯一的选择里,以后你就拥有能力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吗?

这是一个问题。

痛苦和无力,来源于执念和别无选择。

退,不是求其次,

能够退一步的人,

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于是可以体验到海阔天空。

对自己无法控制的部分能够接纳,

转而寻找其他通往幸福的路径,

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平静,

不能接纳,则会陷入痛苦的执着。

买房如此,人生亦如此。
------分隔线----------------------------
人生导师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