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自己——关于你的天赋
2017-11-30 08:14:15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找到你自己——关于你的天赋
追溯知识的源头到最后总会回归到哲学。2017年我的学习主题是天赋潜能,主要围绕「人到底有没有天赋」、「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吗?」、「如何识别自己的天赋」以及「如何活出天赋」等话题去探索、思考和验证。这一年看了数十本欧美、港台关于天赋潜能的书籍,又花了四五万去上海、深圳、香港学习相关的课程,再结合平时琢磨职业规划咨询案例的心得,一年下来也算是小有所成吧。
临近年底,开始着手整理这一年主题学习的资料、心得和体会,撰写《2017天赋潜能主题学习电子手册》,我的会员在2018年1月1日就会收到这份共计有20篇全网未公开的资料。
总的来说,通过一年的看、学、用、做,我对起初发问的几个问题看法如下:
人到底有没有天赋?
人是有天赋的,而且每个人还不一样,就像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一样,我们找不到天赋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吗?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但受限于环境的塑造。如果是生活在被鼓励做自己的环境里,再加上科学的引导,天赋就能像健康的种子一样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如何识别自己的天赋?
识别天赋有很多工具,我这一年就用了星盘、玛雅历、生命数字、生辰八字、盖洛普、DISC、热情测试、价值观测评等各种器物工具。
虽然我主要以职业规划为业,但是依然会去了解各种关于认识自我的流派和学说。因为,职业规划师只是我活出天赋的形式,如果我只了解职业规划,排斥其他流派,那么就会让形式局限我的天赋,最终会让我做咨询失去源头的活水。相反,广泛地了解一切跟认识自我、释放潜能的知识,就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全面的价值。所以,我会花重金去学看似跟职业规划技术无关的课程,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来滋养我做咨询的底蕴。
在尝试了这么多识别天赋的工具后,我发现每个工具都能在当下给到一些启示,甚至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概念层面的知道和体验层面的知道还差着很大的距离。概念上知道只能让你有种:哦,原来我是这样的感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体验层面的知道才会让你不仅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还能明白背后的动机,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就像做数学题,知道求圆的面积用公式S=πr²,这是概念层面的理解。但是,如果知道圆面积公式S=πr²的推导逻辑是切割圆组合成长方形,再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而来,那么就可以举一反三去理解椭圆的面积求解公式以及掌握一种以已知去推导人生的意义网的能力。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就是从概念到体验的过程,而结合体验的知道才是真知道。
最近遇到的一位咨询案例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小李(化名)毕业于某财经大学新闻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做过酒类销售、财务工作,目前在旅行行业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希望通过咨询给自己选定一个适合的方向,制定计划朝着目标前进,达到理想的工作生活状态。
经过前两次咨询,小李跟我分享了她的几段工作经历和感受,以及日常的兴趣爱好。咨询中,我能看到小李是有很多天赋的姑娘,快速学习的能力强、擅长资料收集,还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天赋发挥出来,就像一座休眠火山,有满腔的能量却没有爆发出来,甚至让自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尽管我从多种角度试图去厘清小李的心动点,但是都不太顺利。于是,我给小李设计布置了「肯定日记」作业,请她记录每天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小李非常配合,认认真真地记录了几天发给我看。没过几天,小李就说她感觉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重复几天就找不到值得肯定的事情了。听小李这样说,我心里有谱儿了。
设计这个作业给小李并不是简单地让小李重拾自信,还想确认一个我的猜想。在两次咨询中,我发现小李从职业上收获的成就感不多,又没有明显的兴趣倾向,于是我猜想小李的体验偏少,思维没有打开,限制了她的更多可能性。于是我设计了肯定日记作业,创造这样的体验让小李去感受。
等到第三次最后一次咨询的时候,我必须找到突破口帮助小李从体验层面理解自己想要什么。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于是我花了两个小时把前两次的咨询记录拿出来反复琢磨,查看是否有遗漏的重要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小李描述的几件事情里找到了蛛丝马迹。
第一件事情是小李提到大学转经济专业失败的让她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还考过经济方向的研究生没有考上。工作期间接触过一阵财务工作,作为非财会背景的新手快速学习掌握了工作的关键,并且得到领导的认可。我将小李转专业和这段财务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发现这里有信息值得再次跟小李确认。
第二件事情是小李多年来坚持得最棒的事情是运动和减肥,提到自己很欣赏同学的妈妈五十多岁了还在坚持锻炼。后来在讲述她国外自助旅行经历的时候又再次提到同伴的爸爸也是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细节看似跟职业无关,但是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小李如此看重运动锻炼的期待是什么呢?我记录下来,等待跟小李确认。
第三件事情是小李在前两次咨询中提到自己每一份工作做到2-3年就会觉得厌倦。这样的情况通常会给人喜新厌旧的误会,然后会从「频繁换工作对职业履历不好」之类的角度来劝导咨询者。但是,在咨询中咨询师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保持客观中立,不能带入自己先入为主的偏见。于是,我带着好奇准备跟小杨确认为什么之前的几分工作会让她厌倦。
第三次咨询一开始,我们交换了近况然后就进入到这三件事情的深入交流中。很快,小李就在我的提问下自己把自己搞明白了。她说:我不喜欢新闻专业的原因是我觉得传播观点和理念并不能带给人实实在在的价值,而经济学可以让人的生活更加富足,财富得到增加。
接着,我启发小李回忆一下自己的几段工作经历是否符合「让人的生活更加富足,财富得到增加」的时候,小李一下子叫了起来:啊!你这样一说,好像真是这样。我之前做的事情都跟这个无关呢,都是在让人花钱,不是让人财富增加呢!
听到小李这样说,我知道我们终于找到切入点了。关于运动的细节最后也探索出小李看重自律和自我成长的倾向,希望工作中能不断学到新知识,所以当一份工作从新鲜进入到重复期,无法满足持续的学习需求的时候小李就会感到厌倦。结合前两次咨询小李确认的能力和这几件事情挖掘到的个人价值取向,我们把职业方向确定在了「能帮助人们更好生活,增加财富」又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领域,然后设定了阶段性的目标。
最后,我推荐了两位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给小李认识,并告诉她为了更好地支持来访者延续咨询的价值,把咨询中的「豁然开朗」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最近增设了一个月的免费指导期,在此期间会推动她尽快把咨询定下的方向化为行动,有任何情况我们都可以一起及时调整。
在这个案例中,当小李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去理解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道,才算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有的来访者会在这样的时刻流泪,不是哀伤,而是自己的心在被忽视很久之后重新被看到后的感动。
我们人是经验的集合,而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就是最大的宝藏,里面埋藏这你此生的意义。咨询的价值就是整合看似无关、零散、纷杂的信息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画卷,让唯一执笔作画的人了悟:啊,原来我最想画的图是这样的。
结束小杨的咨询后,我感觉消耗有点大。我的回血方式是独处看书,于是我从书架上随意抽了一本书来看。正好是钱穆先生的《中华文化十二讲》,里面有几段话让我对天赋潜能有了更多的理解:
天命之谓性。性字的含义中似有一个动力,一个向往,一个必然要如此的意向。中国人说「率性之为道」,要把人类天性发展到人人圆满无缺才是道,这样便叫做「尽性」。人的最高最伟大的理想是能尽性。尽己之性,又贵能尽人之性。
简而言之就是:人最幸福的状态就是能活出自己原本的样子。如果能帮助其他人活出真我那就更可贵了。
所以我特别感恩自己能有勇气突破外界的评价,终于自己活出天赋,还能通过文字、咨询、演讲、热情测试工作坊的方式支持他人也活出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