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怎么看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2018-01-05 09:26:11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霍金怎么看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人类是一个好奇的物种,喜欢猜想喜欢寻找答案,我们能回答那个最重要的问题吗?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哲学已死,我相信它的答案在于科学。科学已经改变了一切,不只是我们身边的世界,也包括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首先它们迫使我们抛开了简单常识,在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旅途中要接受的第一件事,就是所有这些只不过是物理反应,整个宇宙都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运行的,比如说引力。
这些规律控制着宇宙万物,从原子内部的运行机制到巨大星系之间的碰撞,我觉得我们渺小的人类,没有任何理由成为例外,毕竟我们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遵循着完全相同的原理,所以最大的难题是解释人类真正的本质—我们这些渺小到微不足道的生物,和创造我们的这个庞大古老而又美轮美奂的宇宙有何联系?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我们的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以及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生命游戏》到“自由意志”第一个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有所进展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勒内·笛卡尔。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勇于开拓的科学先驱。他主张人类是由截然不同的两部分构成,那就是身体和思维。他相信思维和身体在根本上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东西,用一句简练的名言归纳这一现象就是“我思故我在”。
我们现在知道:人的思维意识是由大脑整体创造的,思维本身最终归结于快速复杂的物理反应。古希腊人是最早的一批猜想思维是否服从于自然规律的人—这个想法是那么地令人不安,如果我们只是一些生物机械,生命或许就完全没有了意义?人类又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生物结构进化到能够思维感知并且赋予事物意义的呢?
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康威的数学家设计了一个叫做《生命游戏》的程序,显示了像思维这么复杂的东西有可能诞生于一套简单的规则。这个模拟程序包含了一个网格,有点像国际象棋棋盘,往四面八方无限地伸展开去,这个网格里每一个方格要么是亮的,他称之为“生”,要么是暗的,他称之为“死”。一个特定的方格是生还是死,要取决于围绕它的另外八个方格所发生的情况。比如说如果像这样一个活的方格,周围没有一个活的方格,那规则判定它会死于孤单。如果一个活的方格周围有超过3个活的方格,该方格也会因为过度拥挤而死。但如果一个死的方格周围有3个活的方格,它就会亮起来,也就是诞生。
当你设定好一个活方格的初始状态让模拟程序运行起来,这些简单的规则会决定未来发生的情况,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随着程序的不断运行,各种形状也在不断自发地出现和消失,一些方块集合在网格上移动,彼此之间发生碰撞。有些种类的方块集合,或者说是“物种”彼此互动,有些甚至能够繁殖,就像现实世界中的生命一样,这些复杂的属性,都是源于一些简单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并不包含任何关于运动和繁殖的概念。类似于《生命游戏》,我们的大脑里就有好几千亿个脑细胞,遵循着一些很简单的规律运作。也就是说,身体和大脑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而思维是这些物质的状态不断变化的产物。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硬件,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软件。
霍金怎么看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由意志。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个医生,但我选择了研究物理学,可这真的是我选的吗?或许自由意志只不过是我的错觉,毕竟如果我的思维也遵从着严格的自然规律,或许我选择的道路是事先注定的?或许自由意志只不过是我的错觉,物理规律早已注定了我的职业?
这也未必,因为纯粹的物理反应如果扩大到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会让准确预知未来变得不可能。预测晴天应该很简单,毕竟我们已经弄清了大气对于热量和压力作何反应时会形成云层和雷雨,但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地想计算出所有的细节,还是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在某一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会是什么天气。因为天气预报用的,只是一些简化过的模型,并没有把所有微小的变数都考虑进去,但微小的变数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后果。如果亚马孙丛林里,有只蝴蝶翅膀拍得太用力,烧烤就可能会泡汤。
我们的大脑是另一种复杂的系统,和地球大气一样,我们遵从于那些迄今还无法完全预测的物理规律,思维就像是我们头脑里的天气。自由意志说白了,就是当这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面临选择时所要经历的过程。但进一步想,如果我们的选择只是物理变化,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要找到这个答案,我们必须更深入一步,质疑现实自身的本质。依赖型现实与生命的意义大多数人对于现实到底是什么样,有着共同的常识认知,大家都认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独立于我们存在的,充满了真实的、的确存在的事物。但实际上,是大脑把眼睛传输来的原始信号转换成了一个外部世界的三维模型,我们称之为现实的,其实只是这些思维模型。
我们不妨来想象一种取自科幻电影的情节,你周围的世界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些人生的意义网的高级智能生物精心捏造炮制出来的。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为你营造了所有的感官,从你的视觉到你的嗅觉、听觉和触觉,可其实你并没有感官,你的身体并不存在,你只是个盛在罐子里的大脑。这听起来很荒诞,但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科学假说,也就是所谓的“模拟理论”。
很有可能我们所有人意识中的现实,都只不过是一个全能超级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这一模拟完美无瑕到让我们浑然不觉。这乍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坏消息,如果现实本身只是每个个体大脑里的一个模型,世上是不是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现实?答案是否定的,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即使我们手中的汉堡可能不过就是一段计算机代码,但我们吃汉堡的意愿依然是我们自己的意愿,我们还是会觉得饿。虽然我们是在模拟程序里,但我们的思维依然存在,所以质疑现实是否真实无济于事,更简单的做法是接受事实,承认我们的认知有一些根本性的局限。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创造出在我们看来,最适合解释宇宙运行原理的模型,但事实上物理学家们永远都在创造更为复杂精密的模型,而那些模型的真实性只存在于我们能够解释得通的模型之中,因为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这种概念也就是所谓的“依赖模型的现实”。
在我看来,科学教会了我们一些非常奇妙的知识,我们人类是高度复杂的生物机械,其行为始终严格地遵循着自然规律,我们的大脑通过一张由互联神经元构成的网创造并维持着我们的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意识营造了一个外部世界的三维模型,一个最适合的模型,我们称之为“现实”,这个现实远不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副模样,众多地面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大大延伸了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能够深入太空建立起一个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的模型。
霍金怎么看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随着我们人类越来越深入地窥探外太空的过程,我们所理解的“现实”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宏大,那些原以为是天空裂口的地方,我们现在已经视之为跟太阳一样遥远的恒星,很多也有行星和卫星。然后,我们还发现了遥远的星系,那里有着更多的恒星。此外,我们还追溯时光,一直追溯到宇宙自身诞生之初。
所有这些,在这整整137亿年的宇宙历史长河中,“现实”都是存在于我们思维中的一个模型。
那么,这种关系对于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来说,又是意味着什么呢?
我觉得答案已经很清楚了,意义本身只不过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中建立的另一个现实模型。简而言之,大脑并不只是对我们所感知的现实负责,也对我们的感情和生命意义负责,敬和爱、对和错,都是我们大脑创造的这个宇宙的一部分,如同桌子、行星或者星系。我们的大脑其实就是一堆严格按照物理规律行事的微粒,可它却有这种能力不只是感知现实。同时也赋予它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你的主观选择。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赋予这个宇宙意义,正如宇宙学家卡尔萨根所说的,我们其实就是宇宙的自我思考,意义,是一个只可能存在于人类思维范围内的概念。
正因为如此,生命的意义并不存在于什么别的地方,而就在我们的脑海心头。所以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都是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