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多有心理问题?
2022-03-21 08:07:39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当今很多父母、老人在看到如今很多年轻人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所困扰,抑郁症更是一度成为热议话题时,都有些困惑: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那么多毛病?甚至还有人带着些许蔑视的口吻说:“都吃饱了撑的,矫情!”
的确,在很多老一辈人看来,如今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又如此多姿多彩。可是,他们当年生活条件如此之差,和如今相比天差地远,都没见过如今那么多心理问题,如今生活这么好,却各种毛病都出来了,不是矫情是什么?
其实,当年似乎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是有原因的。
首先,老一代人,比如六零七零后,他们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的?物资匮乏是肯定的,甚至还有不在少数的人吃饱饭都成问题。可是,他们也有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没有的东西。
一个是比较轻松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其实是很低的,只要能健健康康长大就没问题。不像现在,孩子身上寄托着父母的,甚至还有爷爷奶奶的期望,那沉甸甸的压力远不是六零后七零后的老一辈们所能比拟的。
那个年代,一个家庭会有很多孩子,尤其是农村,兄弟姐妹三四个起步,五六个不多,更多也不是没有。兄弟姐妹多了,父母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可是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孩子受关注的程度和压力,都远低于如今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那个年代的孩子可是相当自由的,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上天入地打狗追鸡,家长很少也没太多精力去管教他们,最多一顿鞋底子。
而现在的孩子,多吃一点零食,少穿一件衣服,都会被父母家长反复唠叨教育。
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两个年代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压力、学业压力都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第一个主要差异。
双方的另一个主要差异所在,是属于孩子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方面的差异。
那个年代的孩子,看上去似乎也没多少时间,上学自不必说,放学回家还要帮家里分担很多家务,甚至还有重体力劳动。很多孩子上学放学,还得步行几里甚至十几里路,大多数孩子就连拥有一辆自行车都是奢望,更别提像现在这样车接车送了。
然而,现在车接车送的孩子们其实可支配的时间却的的确确地少了很多。想想看吧,单单说上学放学的路上,当年的孩子们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路说笑,而现在的孩子们只能看着车窗外阴沉沉的天,更别提五花八门的各种班了。
不仅仅是上学放学,在学校之外的时间,那个年代的孩子和同龄人相处的时间也更多,彼此之间相处也没有那么多功利心,就是彼此的玩伴而已。
不像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校外时间都待在家里,好不容易见到同龄人,还都是学习班、特长班里的竞争者。
再加上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户外活动,而且活动方式也很自由,广阔的天地就在他们眼前。
他们可以随着性子嬉笑打闹,可以追逐草丛中的野兔,可以爬到树上掏鸟蛋跳进河里抓泥鳅,这些都是现在的孩子们做梦都没有的环境。
先不说现在路边的景观树上有没有鸟窝,也不说小区的绿化区里有没有野兔,单单说现在的孩子们如果想要在户外自由奔跑,家长们会是什么表情?摔倒甚至受伤时候,家长又会出现什么反应?而且,就算不考虑这些,他们能自由支配的户外活动时间又有多少?
无疑,当年的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尤其是户外活动的时间远比现在的孩子多。这种差异所代表的,其实就是双方释放情绪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差别。
当年的孩子们当然也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可是他们也有足够的,可以释放负面情绪的空间,这些现在的孩子们少太多了。
压力、负面情绪更多,释放空间却更少,谁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目了然吗?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重视程度和发现几率。
认真看看那些自认为“很正常”的老一辈人吧,那些顽固到听不进任何意见的人中,有多少偏执型人格存在?那些唯唯诺诺的人中,有多少讨好型人格存在?那些自私自利,为了一点利益不择手段的人中,又有多少马基雅维利人格存在?
实际上,在大多数中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着过度焦虑、过度敏感、偏执等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并没有被重视,甚至根本就被无视了。绝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中年人,对此都不愿意承认,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是联系在一起的。
据2018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所预测,在40-60岁年龄段,也就是出生在1958年至1978年之间的人群中,至少有25%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至少10%存在各种心理障碍或是人格障碍。但,真正会去接受心理治疗的,不足0.03%。
答案就是,那个年代走出的老一辈们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被忽视了。
所以,真的不是现在的孩子矫情,而是他们有着更大的压力,更少的释放空间;也不是那个年代没有心理问题,而是被忽视和掩盖了。作为父母和家长,真的应该正视心理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而不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将他们当做丢面子和不正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