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实的“入殓师”
2017-02-10 16:41:43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核心提示:
日本电影《入殓师》,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一位失业的大提琴手,因生活所迫,从事起入殓师职业。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歧视,以及自己的煎熬,最终随着对于逝去生命的大彻大悟,皆被一一克服。走下荧幕,这显然是中国绝大多数殡葬业者入殓师、殡葬礼仪师、化妆师的真实生活写照。遗憾的是,现实并非如电影般理想,尽管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多获得了社会的理解,但他们仍旧承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尴尬的隐秘在他们的世界里。
入殓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入殓师又称葬仪师,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主要出现在日本。而中国则称该职业为遗体整容师,遗体整容师是专门负责为逝者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人,其职责主要包括遗体的修复、整形和美容,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北京规定殡葬人员2009年12月1日起遗体整容师等职业必须持证上岗。2012年4月,浙江嘉兴出现中国大陆第一批职业入殓师,自此,这一特殊行业开始更多的进入公众视野,为人们所认知。
实拍“90后”职业入殓师
日常工作:遗体入库登记、信息录入、冷藏防腐、擦洗换衣、化妆等
殡仪馆前场的告别厅,逝者家属来来往往,而后场的遗体冷藏间、化妆间,则鲜有人迹。这里,就是小陈的工作场所。狭长的冷藏间两侧,是密密麻麻300余个冷冻柜,其上端的电子屏,不断跳动着冷冻柜里逝者的信息。不同于常人的想象,这里并不阴森,日光可以通过屋顶一侧的透明玻璃投射下来。冷藏间两端的铁闸门,一边通往化妆间及灵堂,一边通往火化场。
作为防腐整容班组,小陈的日常工作涉及遗体入库登记、信息录入、冷藏防腐、擦洗换衣、化妆等。每天,小陈先从冷藏间将逝者用专用推车推到全封闭的化妆间作业。由于冷冻柜储存温度为零下10-18摄氏度,遗体须先解冻,然后再用油彩为逝者化妆。小陈他们进行操作时,医用手套、口罩、工作服、化妆工具等,一应俱全。
实拍“90后”职业入殓师
熬通宵拼出遗容后,反胃得几天没吃下饭
徐宇洲至今对两年前的一次遗体处理记忆犹新。那是一次意外事故,浙江省某研究所的一台搅拌机坏了,工作人员A师傅进入搅拌机内去查找原因,然而另外一名不知情的员工误将这台机器打开,导致A师傅死亡。“遗体已经完全没有人样,不单是血肉分离,连骨头都碎成无数小块。”徐宇洲说,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惨的遗体。然而,看到研究所的领导含着泪,一次次地请求他们 “不管花什么代价,都要给遗体恢复生前容貌”时,他们接下了这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他们4名化妆师熬了一个通宵,按照A师傅生前的照片,把骨架、皮毛、肌肉一点点拼出来,最后恢复到了七八分像。家属看到A师傅的遗容后,感激地跪在了他们面前。而作为代价,4位化妆师反胃得几天没吃下饭。
“当有做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自己也有去世的一天,那时肯定也希望能体体面面走,这样我对眼前的逝者就会多一份怜悯,多一份尊重。”徐宇洲说。详细
每一道程序之前 入殓师都会跟往生者发出告慰
从“往生者”进来,音乐就一直流淌,多是令人静心的音乐,又体现着肃穆感。入殓的程序有好几步。
“往生者”穿着医院的病服或自己的衣服,先把他们的衣服脱去,然后盖上整洁的毛巾,直露出头和脚,“全程不露点”是严苛遵照的规定,包括后来的穿衣服,也要把衣服伸展到毛巾下面去穿,“因为我们活着的人也不喜欢在其他人面前穿衣服,除了很亲密的人以外”。
清洁是入殓服务里最漫长的一环,要洗脸、洗头发、洗澡,手指缝脚趾缝都洗得干干净净。
洗脸和洗头发,都是用我们通常用的洗面奶和洗发水,就像在美容院里一样,让往生者享受最后一刻的舒适。边洗,边按摩,还要修手指甲脚指甲。
洗完脸后,要马上敷脸,用水膜面膜纸敷在往生者的脸上,“是为了让他们的皮肤保持一定的湿润”,而刚刚去世的人皮肤还有吸收能力,这样不会让脸上的皮肤迅速坏死。
每一道程序之前,入殓师都会跟往生者发出告慰:“现在开始给你洗脸……净身……”,那是一种没有应答的交流,虽然没有回应,但带着人间的温度;有时候,入殓师会叫隔着帘子坐在沙发上等待的家属一起参与,洗下头,擦下脚,让他们和亲人告别。详细
入殓师的尴尬:被需要,被忌讳
从目前来看,入殓师这一行,生存还是个问题。无论外面说得怎么好听,但很多人一听是跟死人打交道的,一下就会噤声。
工作中的司丽霞一丝不苟
与逝者相伴“吓跑”男友
司丽霞性格活泼开朗,从她的相貌上很难想象到入殓师这个职业。与其他女孩一样,她也渴望着自己的爱情。
每次相亲,男方总是好奇的盘问司丽霞的工作。她笑称,“相亲时,我不好意思说工作单位,担心对方介意,所有的同事都在编职业,会告诉对方我在老年公寓工作。”然而当男方得知司丽霞的工作后,基本没有下文。
“这个职业不好找对象,接触的人很少,所以大家都选择内部解决,很多同事都是结了婚才敢来这里上班。”司丽霞说,永安殡仪馆的8位入殓师中,就有两对爱人。她希望找一个有稳定工作的太原人做男朋友。详细
禁说“再见” 社交圈小
他们白天的工作,都较为严肃。毕竟是和遗体打交道,和丧属打交道。下班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他们会去参加各种聚会,陈娇也会像其他都市女孩一样,经常约人逛街、喝咖啡。只是聚会圈子较小,一般都是同行。大家吃饭喝酒,唱歌,偶尔打麻将。“我们一个月只能休息4天,经常下班时间确定不了,社会交往圈子很小很小。”
因为行业、工作特殊,很多老殡葬工作者认识新朋友,为了避免尴尬,很少介绍说自己是殡仪馆的,一般都说是“民政局的”。但陈娇说,他们这一代殡葬工作者,遇到外面的朋友,一般都直接说殡仪馆的,也能得到理解,第一反应往往会说“这个工作好哦,你们工资高哦。”
苏家彬和陈娇一样,很多时候社交活动都是和同行一起聚会。而外面一些朋友的喜事,他一般都不主动参加。在殡葬这个行业,流传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不主动和人握手,不给同桌人夹菜,不主动递名片,不轻易出席朋友的喜宴和生日宴会等。详细
90后入殓师:“我被逼成了宅女”
殡仪馆占地40多亩,偌大的院子让网友魏静很是羡慕,“这里像花园一样,也算是享受别墅级待遇了”。然而,姐妹俩感受最多的却是寂寞,因为远离市区,每月只有4天时间休息,即使休息一个电话也要被召回加班,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让她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王爽戏称自己被逼成了不折不扣的宅女,“没事儿就抱着电脑上会儿网,只有这样才不觉得是与世隔绝的小世界”。除了寂寞,各种鲜亮的颜色也离她们很远,“我有一双红色的鞋子,但几乎没怎么穿过”。两个小时的探访让“大河联通沃3G”G者团网友“绿眼睛”说,“谢谢她们,陪逝者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旅程”。详细
理解像生命一样珍贵:收获感动与感知
“我觉得当遗体进入殡仪馆,就如同走到另一个世界的门口。在殡仪馆的短暂停留,是在为跨过这道门作准备,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逝者等待跨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踏上安稳旅程。因此我不会感到害怕。”
感悟人生希望逝者”好走”
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对情侣双双殒命,家人要求在逝者的追悼会上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于是,悼念礼厅不再只有黑和白两色,而多了些许代表喜庆的红,遗像也被结婚照取代,婚纱、嫁妆一样不少……虽然不是这场特别的追悼会的司仪,但徐明艺说,这样的一场仪式让他印象深刻,而他所希望的,正是让逝者可以“走得好一点”。
徐明艺是宝兴殡仪馆服务组礼厅服务的一名司仪,大学毕业后选择职业的他坦言,工作稳定是他做这个选择的重要原因,但在于逝者家属的接触、沟通中,让逝者“走得好一点”成为了他工作的动力和目标。跟徐明艺几乎同时进单位的女孩张李娜,大学时的专业是园林设计,同样作为服务组的一员,她说这份工作让她看到了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人间百态”,让她有了很多新的感悟。详细
记者手记
用尊重向入殓师致敬
所有人都绕不过死 亡。遗体防腐师也好,殡葬入殓师也好,他们的存在,让每位逝者得以保持住身前安详自然的容颜,接受亲友告别和拜祭,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们理应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疏远和歧视。记者采访当日,因到地下室近距离看到不少陈放的遗体,鼻中充斥着腐烂的味道,从殡仪馆出来后持续有反胃的感觉。但是,入殓师却要长期呆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他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度过了许多常人不会有的不眠之夜,或许还经历过常人不会经历的难忘事件,他们,经常一干就是一辈子,付出了辛劳,付出了青春,而公众的理解和敬意,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