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
2016-10-09 16:40:59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 - 1980),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他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时尚风靡全球。无论是对法国还是对世界,他的影响都是悠久而深远的。在学术领域,他涉猎广泛,作品众多,成就辉煌,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他成了人类正义的捍卫者和青年革命的精神领袖,……由此他被世界进步力量誉为二十世纪人类的良心。”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一个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核心的“人学”体系,奠定其人生哲学大厦的第一块基石便是被称之为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的命题:“人,不外是自己造就的东西。”
一、对“人的本质先于存在”思想的批判
存在主义第一原理的出发点便是“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这是一个与以往哲学截然不同的起点,它摆脱了那种“意志一直跟在理性的后面”即“人的本质先于存在”的旧哲学的窠臼。“存在先于本质”这话的意思是:“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身。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就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从现象学本体论出发,分析了“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的区分。所谓“自在”的存在是指独立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具有“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的特点,即它是纯粹地、无条件的存在着,它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它任何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何物、它与自身绝对等同,它就是它。而“自为”的存在,其特点是“其所不是且不是其所是”,它是“虚无性”,而“虚无”的特点则在于虚无什么都不是,但要成为什么都是。由于“自为”的存在是主动的,它永远在生成中,不受东西的限制、是自由的,而意识最突出的特征又是把虚无引向自身,看做对自身过去的虚无化,这就是自由的根源。“自为永远是悬而未决的,因为它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延期。”这种“自为”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正是“自为”的存在虚无特征使人区别于万物。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正是这种“虚无”使人拥有了“在人的内心中存在的强迫人去自我造就的自由”。只要你存在,虚无便驱使人不断超越,造成自己的本质。所以,人与其他万物不同,人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己所造就的。
萨特的这一思想是对以往“人性神创论”的否定,它与19世纪尼采“上帝死了”的呐喊遥相呼应,深刻地折射出时代的现实。在萨特看来,上帝既不是人类的创造者,也不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更不是人的本质的赐予者。回眸历史,人类的天空长期以来笼罩着上帝创世的神性灵光,人匍匐在上帝的淫威下,不服从上帝便是人类最大的原罪。主体性的消失,人性的践踏,尊严的沦落,致使人曾经消失在中世纪整整一千年的漫漫长夜中,可人从上帝那里并没有获得安全、依靠和庇护,也没有借着上帝之手迈进幸福快乐的天堂。相反,人类却走进了世界大战的硝烟炮火中,走进了民不聊生的经济萧条与危机中,走进了信仰崩溃的废墟里。也许正是这一段惨痛的历史,使萨特认为当人信仰上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很可怜的东西,他必须抛弃上帝才能从废墟中脱身而出。人,不外乎是自己造就的东西,这样萨特就把创造自己的主权还归于人,以大写的人而力图给信仰崩溃的现代人树立起人生的支撑与信心。
萨特也藉此第一原理赋予人以尊严与高贵,在自然界所有的万物和生命中,人是独特的自为存在。“人一开始就是一种自觉的自我设计,而不是一块青苔,一朵兰花或者一棵花菜。”他享有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万物与之相比,呈现的只是死板与僵化,只是按照一切注定的性质生长而不会改变。萨特以一把裁纸刀的制造过程为例说明,人以外的存在是和人截然相反的“本质先于存在”。因为在裁纸刀的制造工匠的头脑里,是先有一个有关裁纸刀的制造方案,一个设计蓝图的,然后他才按照这个图纸去生产,这就表明裁纸刀是按一定的设计方案,依照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制造的,以便符合先定的性能和用途。就是说,裁纸刀的本质在生产之前就已经了然于人的心中。这就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却是与之相反的“存在先于本质”。传统哲学的失足之处就在于认为,人的本质先于人的存在。如此在无形中人被降低到了物的水平,丧失了人的尊严与高贵,而“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己创造的东西”的思想才重新恢复人的尊严和高贵的地位。故而他自诩“存在主义是惟一给人尊严的理论,是唯一不把人还原为东西的理论”,这样,一方面,从上帝那里夺回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又从与物相反的角度,凸显了人的尊严与高贵,从而给迷茫的现代人注入一针强心剂。
二、对“命定论”与“共同人性说”的批判
由此出发,萨特进一步用人创造、决定自己来对抗所谓的决定论和宿命论。以萨特之见,那种把人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受着某种因果性制约、都是有规律可寻、存在一种支配着人的出生、生存乃至死亡的决定论和宿命论都是无稽之谈。上帝不存在是存在主义的出发点,恰恰是因为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上帝并不存在,任何事情才有可能发生,人的产生是一种偶然,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只不过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而己,因而也就根本没有什么决定论,人不外乎是自己造就的东西,也就注定了没有什么必然性在冥冥之中操纵人的命运,宿命论也是不堪一击的。萨特犀利地指出英雄与懦夫、凡人与伟人、高尚与卑鄙、善良与丑恶完全是由人自己的行为所造就,“对那些借以严肃精神或决定论来隐藏其绝对自由的人,我称之为懦夫,对那些把存在说成是必然而实际上偶然现象的人,我称之为猪猡。”
人既然是自己造就的东西,因而理所当然地并无“共同人性”。萨特的矛头指向了人具有普遍本质、具有共同人性的流行的观点。以萨特之见,世界上并不存在人类的普遍本质,也不具有共同的人性,因为一般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存在主义的对象只是社会领域中的个别的人,而且这些单个的人在其诞生降临世界之际,并不带有任何实在的或潜在的本质,每个人都是个别地单独地选择、决定、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而且这种造就要贯彻到自己一身的每时每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完成了其本质的塑造,故,世界上绝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抽象的普遍存在的本质与人性是不存在的。正因为此,世界才是如此丰富多彩,人生才是如此五彩斑斓。
萨特借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把人的存在还原为一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空泛的纯粹的存在,他沿袭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人不是现成的既定存在者,而是处在未定之中,人是人自己造成的思想”,从“存在先于本质”入手,得出了人不外是自己造就的东西的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结果是,萨特用此利剑驱走上帝,否认了人性,消灭了决定论,只剩下一个赤裸裸的无牵无挂、无羁无绊的至尊至贵的人,他的人生哲学的体系就建立在此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