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强迫症外科手术可以治好吗?
编者:目前尚无成熟可靠和普及性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需谨慎。
-目录-
-
强迫症概述
-
难治性强迫症
-
强迫症外科治疗
-
总结
定义
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核心特点是“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冲突使病人焦虑和痛苦。
流行病学
-
世界范围内终身患病率为0.8%-3%左右
-
中国患病率为0.5%-1%
-
发病高峰18岁之前,就医高峰为20-29岁
-
75%左右病人存在慢性持续病程
临床症状
强迫思维—反复出现在脑海的想法、怀疑和冲动。怕脏、怕细菌、过度关注小概率事件,如总是担心乘坐的飞机会不会失事;强迫性回忆,比如对出门后有没有锁门反复回忆等。
强迫行为—反复清洁洗涤、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反复计数等。
发病机制
-
理化因素:脑神经递质出现失衡状态
-
精神、社会心理因素
-
性格、遗传因素:直系亲属22%-50%
病理生理
-
5-羟色胺、DA受体、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基因学上
-
皮质 - 纹状体 - 丘脑 -皮质环路(CBTC)存在异常,该环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眶额皮质(OFC)、ACC 和纹状体
CBTC包括
-
直接通路(发挥兴奋作用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内侧⁃丘 脑⁃皮质通路)
-
间接通路(发挥抑制作用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外侧⁃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侧⁃丘脑⁃皮质通路)
评估量表
-
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严重性及治疗效果--最常用
-
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 HAMA HAMD
-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
-
简明生活质量幸福与满意度问卷
-
SF--36健康调查量表
-
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诊断标准
-
ICD-11系统:CIDI、SCAN
-
DSM系统:SCID-I
-
生物学、维度系统-个体化
治疗
目标: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恢复,有效应对压力及减少复发
一线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SSRIs
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外科手术治疗:内囊毁损术、DBS
预后
荟萃分析显示,无论采用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抑或二者合用,强迫症治疗有效率仅40%~60%,临床痊愈率则更低。与其他常见精神疾病相比,这样的疗效的确不够理想。正因为如此,强迫症被认为是一种难治性精神疾病,甚至被称为“精神癌症”。
定义
至少3种足够剂量和足够疗程的SRIs和氯米帕明治疗,联合至少2种第2代精神病药作为增效剂,并且使用足够剂量SSRIs治疗的同时进行CBT治疗3个月,以上所有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的患者。
目前,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强迫症患者获得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10-20%)不但对各种治疗都无反应,而且还呈恶性病程,基本丧失了社会功能。这些患者不能工作、不能结婚、不能生孩子,甚至不能离开自己特定的房间。他们的生活被扭曲,承受着强迫症的痛苦煎熬,没有改善的希望。
难治的原因
-
病理机制不明,缺乏针对性药物
-
疾病未治时间长
-
临床治疗不规范
-
心理治疗可及性差
-
高共病率增加治疗难度
三、难治性强迫症手术治疗
立体定向毁损术
-
内囊毁损术
-
前扣带回毁损术
-
尾状核下束毁损术
-
边缘系统脑白质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
VC/VS
-
内囊前肢ALIC
-
伏隔核
-
STN
-
ITP
-
BNST
双侧内囊毁损术-经典靶点
-
1949年,精神科医生Jean Talairach首次尝试。
-
1951年,伽玛刀发明者Leksell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毁损治疗精神疾病患者。
-
毁损部位在内囊前肢,位于腹侧尾状核的上部,其目的是阻断眶额叶和丘脑、尾状核的纤维联系。
-
治疗方式:热凝毁损、伽玛刀,效果差别不大
双侧内囊毁损术
长期有效率为40-70%
内囊前肢靶点位于 AC 前部 15~17 mm,中线旁开 15~17 mm,AC-PC连线下方 2~4 mm,旁开角度 21°~35°。
立体定向毁损术
长期有效率为30-50%
靶点位于扣带回背侧前部和扣带束,胼胝体膝后10-15mm处,胼胝体顶部上方1mm,AC-PC外侧5-7mm
双侧前扣带回毁损术
Freeman和 Watts等在1942年首次使用前扣带回毁损术来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并且发现合并有焦虑症状的患者效果明显。
阻 断 了 扣 带 回 皮 质 与 眶 额 叶 和边缘系统的 信 息 传 导,从而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
目前的证据不足以直接比较扣带回毁损和内囊毁损,对于何时选择一种手术而不是另一种也不能给出建议。
前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立体定向毁损术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疲劳、癫痫、大小便失禁、人格改变、体重增加等,总体来说多数为短暂、一过性的。
伽玛刀术后可能出现放射性脑水肿和放射性脑坏死。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
Nuttin1999年首次发表了DBS治疗强迫症有效的研究,靶点双侧内囊前肢,4例重度病人3例有效。
-
陆续有许多DBS治疗强迫症的研究,包括随机双盲试验,证实其疗效。
-
DBS在2009年相继获得了FDA批准的“人道主义器械豁免”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完全批准,由此逐渐从实验阶段转向临床治疗。
-
靶点:VC/VS、ALIC、NAc、STN、ITP、BNST。
-
至今全世界完成DBS强迫症手术300台左右。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靶点选择
-
ALIC、NAc和VC/VS的有效率较高
-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0%左右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靶点效果比较
没有最佳靶点,只有最适合的靶点。
结论:不同靶点强迫量表改善无明显差别,但不同靶点对其他症状会有不同改善,如STN改善认知,内囊改善情绪,说明每个靶点对应不同的脑网络连接。
如何选最适合的DBS靶点?
-
精神类疾病均有异质性。
-
每个强迫症患者强迫的点不一样。
-
不同的强迫症状激活不同的额叶区域,如强迫清洁激活眶额内侧,强迫检查激活前额叶背外侧。
如何找最适合的靶点?
DBS并发症
-
并发症包括手术相关,如出血、植入物感染、导线断裂等。
-
与电刺激相关的,如一过性狂躁、加重抑郁、加重自杀意念,此类副作用一般多出现在耗 尽电池或刺激转变为非刺激时期。
中国手术治疗OCD的情况
-
国内毁损术最早有文献发表是1991年,几十年来发表的论文10余篇,基本都发表在2015年以前,疗效与国际报道类似。
-
DBS强迫症手术国内最早文献报道为2008年由上海第85医院、瑞金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完成6例NAs DBS,之后还有2个中心发表2篇内囊前肢DBS,病人分别为2人和4人,强迫症状改善良好。
-
2016年中国强迫症治疗指南不推荐手术为治疗方案,缺乏精神病学界的认可,不愿转诊到外科。
-
专业治疗中心少,不够规范、经验缺乏。
四、总结
-
强迫症是一个发病率高的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但很多患者未寻求医治。
-
难治性强迫症治疗难度大, 病人无法正常生活。
-
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效果良好,在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在多学科的共同协作下,选择毁损手术或DBS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