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劝退小三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认识李姐快十年了,她是个地道的北京大妞,说话带着胡同里特有的爽利劲儿。去年聚餐时她突然说转行做了"小三劝退师",桌上所有人都愣住了——谁能想到这个天天在朋友圈晒猫的中年妇女,背地里干的竟是帮人"拆散姻缘"的活儿。
李姐第一次接单是去年冬天。客户是个西二旗的程序员,老婆怀孕七个月发现他给女实习生买包。男人跪着求原谅,可姑娘铁了心要上位。"您说我怎么跟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斗?"原配挺着大肚子来找李姐时,羽绒服拉链都扣不上。李姐跟着姑娘在国贸蹲了三天,看着那实习生背着新款的Gucci包从写字楼出来,包上还挂着程序员送的星黛露挂件。
"劝退不是电视剧里演的抓现行。"李姐跟我比划着说。她注册了新的微信号,装成猎头接近实习生,发现姑娘老家在县城,刚来北京半年。连续三周约在朝阳大悦城喝下午茶,听她说合租房的蟑螂、地铁早高峰的拥挤,还有那个承诺要给她落户口的男人。"有天她突然问我:姐,你说他真能离婚吗?"李姐知道机会来了。
最狠的一次是在望京。某互联网公司高管的小三闹到公司,李姐带着原配去谈判。姑娘开口就要200万青春损失费,原配气得直哆嗦。李姐不紧不慢掏出手机:"这是你上周在工体酒吧的照片,要我现在发给你的新男友吗?"后来才知道,那照片是花八百块找狗仔拍的。那天从咖啡厅出来,李姐的羊绒大衣沾满了卡布奇诺泡沫。
干这行见得最多的不是狗血剧情,而是中年人的孤独。有个女客户跟踪老公到东四环的情人酒店,结果看见五十多岁的丈夫在教广场舞大妈用智能手机。"他说每天回家像进停尸房,跟我多说句话都嫌累。"李姐说这话时正啃着簋街的小龙虾,红油顺着一次性手套往下滴。
劝退成功率其实不到六成。上个月有个案例,小三同意拿钱走人,结果三个月后又回来了。原配在电话里哭:"他说这次是真爱。"李姐现在接单前都要问客户:"要是劝成了,你们日子就能过好吗?"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突然沉默。
这行干久了,李姐开始失眠。有次凌晨三点给我发微信,说梦见被十几个姑娘围着骂。但她还是坚持着,因为总有人需要这根救命稻草。上周她朋友圈发了张颐和园的冰场,配文是"今天帮人把春天劝回来了"。我知道,又有个家庭暂时躲过了破碎的寒冬。
北京城的霓虹灯下,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在写字楼、四合院、学区房里上演。劝退师们像城市里的清道夫,默默收拾着婚姻废墟里的残砖碎瓦。只是不知道那些被修补好的感情,是否真能经得起下一个春天的风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