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 ta,仿佛也丢失了自己 | 分手自助指南
有时候一次分手,就像是身心都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手术。
消无声息中,我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好像完全死掉了,而又有另一些东西突然滋长出来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整个人似乎转变成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一个我自己也不认识的“我”。
为什么只是失去了一个人,却能够让我们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01
分手的影响
严格来说,分手可以算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体验,没有任何对比性。
也因此,当我们失去的人对我们而言越重要,那么这种痛苦就会越发强烈。
而这种强烈痛苦不仅是一种在情绪上、身体上的体验感,更会对于我们的认知甚至人格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延伸自我的丧失
5G时代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对于工具的运用更加习以为常,而这些工具很多时候无意识被我们所接受后,就成为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例如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对于手机的依赖等等。
恋爱也是如此,当我们习惯了自己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个人,渐渐的,就会感觉到对方是“我”的一部分,思维方式会从“我”怎么样不知不觉转变为“我们”怎么样。
而分手这个行为,相当于硬生生把“我们”重新变回了“我”和“你”,这个时候就容易导致我们内心会有一种“缺失感”和“被剥夺感”。
仿佛自己突然变得“不完整”了,与此同时还伴随着自我概念的模糊化,无法更好的区分到底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对方的。
2.怀疑自我
亲密关系失败所带来的挫折中,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会很容易让陷入一种认知的误区,即:我需要为分手而承担大部分责任。
诚然,一段关系走到需要分手的地步,双方都存在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分手”认为是一种“失败”,所以容易让我们对内攻击,认为关系走到分手都是自己的问题:
“是不是我之前不这么做,他/她就不会和我分手了?”
“她之前说我脾气太过暴躁,换成别人根本忍受不了,是不是真的?”
“就是因为我太差劲了,所以她/他才会离开我吧!”
于是便会导致自我认知趋向负面化,并且进行过度的自我怀疑,动摇自己原本的认知和信念。
3.性格和人格特质的转变
我们与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通常来说都是在原生家庭之中习得的。
心理学家们根据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之中的焦虑与回避程度分成了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不同的依恋类型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后也会拥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安全型碰到了回避型的另一半,在两个人发生了意见冲突的时候,一方想要解决问题,另一方却回避沟通来逃避冲突,久而久之,安全型可能也会在关系中发生动摇,改变原有的对亲密关系的期许和信念,变成焦虑型或者另一个回避型。
当然,依恋类型本身就不会是静止不变的,会根据我们的经历和自己的个人意愿而处在一种动态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改变。
但当分手发生之后,错误的看待和处理“分手”的方式,就会很容易在性格和关系模式上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02
如何正确面对分手
1.自我关怀
有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低的人更不容易从分手与失恋中走出来。因为这一类人群本身就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偏低,容易自卑、自我谴责、自我价值感偏低,很迫切的需要获得外部的认可。
因此,想要从分手的打击之中走出来,首先需要看到自己“自身的力量”。
例如尝试罗列一张优点清单,如:我会做好吃的饭菜,我能演奏好听的曲子,我的性格十分活泼开朗等等。
“虽然我在这段关系之中失败了,但那不代表我是不好的。”
一点一滴罗列出自己的优势,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清晰的认识自己并肯定自己,重新收获价值感。
2.亲人、朋友们的支撑
在失去一段亲密关系之后,我们会更渴望获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并以此确认我们是值得被爱的。
所以在分手后,不如多多尝试与家人呆在一起或者与朋友多出门走动走动。
这种方式能够让你快速的获得一些全新的关于人际关系的体验,从而帮助我们更快速的忘记旧有的痛苦,有利于我们更快的恢复过来。
3.兴趣爱好
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想要宣泄出这种情感的一个好方式,就是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兴趣爱好,如唱歌、绘画、写作等等,在这种时候更容易创造出不错的作品。
并且依托作品本身,也能够让我们确定自我价值、找回一部分因为分手而丧失的自我。
4.提升认知
分手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关系的分离,虽然会让我们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苦,但同时也是学着去面对分离,处理丧失的好时机。
毕竟,个人能力的成长都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完成的。